火车狂次狂次行驶了一个星期,终于到了沪市,真折腾人,还好中途停了很多个站,大丫也得下去过几次伸了伸懒腰,不然老是呆在火车上,人都会傻了。
虽然火车上趣事也多,但是听到了也烦,大丫在睡觉的屏蔽了听觉,不然这么吵的环境怎么可能睡得着。
火车行驶了一天多就发生了一件事,一位下乡的女知青和一个带孩子的老人为了换座一事吵起来了,要不是乘务员过来,俩人怕是要打起来。
起因是什么呢,下乡的女知青家里给她买了卧铺,想来家庭条件也不差,可能下乡也只是走过流程,到时候家里给她找到工作了就会把她弄回来的。
她是在贵省上的车,然后去赣省做知青的,她刚上车没多久,火车下一站停车时,一个老人就带着两个孩子上车,因为老人买的是中铺,不方便照顾孩子,所以看到年轻娇滴滴的女知青就像和她换。
火车上上中下的床铺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下铺最难买,连大丫也只买到了上铺的位置。
可能是老人语气不好,感觉有些命令的样子,加之女知青自己要对下乡这事上本就没什么好心情,但她还是有些教养的,看到老人带着孩子也能理解,所以忍着心中的不舒服,女知青说,换可以,但是老人要补差价,这话很合理,但是老人明显不想花这个钱,所以就说女知青没有互助精神,还扯了一些有的没的,最后女知青火了,跟老人吵了起来。
双方互不相让,最后把乘务员引来了。
在乘务员的调节下,各让一步,女知青和老人换位置,但是老人支付女知青八成的差价,双方听见这样的说法,也暂时不吵了,之后一手交钱,一手让位,闹剧过去了。
看完这个闹剧,大丫再一次感叹,还好她买的是上铺,不然她就是那个女知青了。
车上有孩子在就别想安静,还好大丫休息时会屏蔽听觉,不然以她的性子绝对会骂那俩小孩,毕竟你们不用休息,别人也要啊。
到了沪市,是这趟车的终点站,大丫跟随着人流下车,然后出站。
还别说,大城市和家里那个小县城就是不一样哈。
出了火车站,大丫拿出小六给她准备的地址。
一路向西走。
“你好,大婶,我想问一下,这个地方是不是在这啊…”
走到地方,看到一群大婶在巷口聊天,就一脸懵懂的样子上前询问。
“侬好呀…唔看看”
那大婶看着大丫一个年轻女孩背着那么多大包袱,以为她是来找人的,就接过大丫的纸和其他人相互看看。
“忠义巷23号…”
“这不是那扫大街的那个老滨瓜那?最近都没有见他…”
其中一位大婶就说。
“囡囡啊,你是这家的什么人呐…”
接过纸的那个大婶上下打量了一下大丫问道。
“哦,我是来找我舅舅的,我舅舅叫张荣升…”大丫看她们没有什么坏心思,就老老实实说了。
“那个老滨瓜好像就姓张吧…”
“好像是,唔听街道办那些人称他为老张捏…”
“也没听他有什么外甥女呐…”
“人家跟你又不熟,加上人家以前可不得了,怎么可能跟你着老菜皮说这些…”
“侬才是老菜皮咧”
几个大婶一听大丫的话,就有些惊讶,开始小声谈论。
大丫也不急,因为小六给她安排的这个“舅舅”以前是个商人,还是个爱国商人,抗战开始后,就留了一栋自家住的房子,其余身家全部捐了给了红方,不然他现在也不可能留下来,可能都在劳改吧,不过就算留下来了,待遇也不好,没什么人敢和他交往,他也只能靠着扫大街为生。
最后大丫被带到了街道办那里,毕竟她要找的人不是普通人,几个大婶也不敢私自告诉她位置,只能带去街道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