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川完成手表采样,等待试验结果,鱼窈问唐川:“检查水雾的化学成分,你怎么想的?”
“给你看个东西。”唐川递给鱼窈一张表,是河堤杀人案的案发河堤的泥水分析报告。
意思很明显了,鱼窈皱眉,“是什么让你开始起了怀疑?”
唐川有些头疼,“他今天在更衣室对我说了一句话,一句不应该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
“他说,我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他很羡慕我。”
“……”如果不是他表情凝重,鱼窈大概会以为他又在凡尔赛了。
“是因为你终于发现他和你记忆中认识的石泓出现了偏差?”
唐川承认,“是,我认识的石泓,价值观都是围绕数学建立的,从不会在乎外表,能让他说出这句话,除非…”
鱼窈赞同,“虽然他极力隐藏,但他应该是有喜欢的人了。”
唐川看向她,“你知道?”
“蛛丝马迹,细心点还是可以察觉到的。”鱼窈说道。
“本来这样也没什么,挺正常的。”鱼窈心下遗憾,“但…这个人如果是陈婧的话…”
问题就大了。
石泓面对他们有旧友重逢的喜悦,也有更加难以察觉的自卑和躲避,这种敏感的情绪比从前更甚。
唐川大概旧友重逢之初也免不了惯性思维,自己就替他找好了理由,只当石泓原来就这个样子,生活的中心只围绕数学,什么都不重要。
但只要给他一些反常,他就很快反应过来了。
而鱼窈呢,她一开始就没有将他与十多年前的石泓等同。
“都忘了,你的专业了。”唐川说笑一句。
唐川打出一个电话,“罗淼,把河堤案的资料全部拿过来,我要看。”
河堤杀人抛尸案,完整的资料罗淼亲自送了过来,鱼窈也大致浏览了一遍。
尸体受损很严重,下颚和牙齿被敲得粉碎,手指被烧过,指纹无法辨别,致命伤是颈部勒痕。
距离案发不远处找到了一辆公共自行车,轮胎被刺破,租车卡有留下的身份证信息显示,登记人叫傅坚,租车时间在十二号上午十一点。
而恰好有一件宾馆房客的失踪报案,失踪男子的各项信息显示也叫傅坚,警方在自行车和客房内提取的指纹和毛发经检验都相符合。
证据严丝合缝,警方确认死者为傅坚,男,42岁,死亡时间在晚上六点到晚上十点之间,此人嗜赌,无业,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没有家人,居无定所,并没有犯罪前科。
目前锁定与其有矛盾的两名男子和他的前妻陈婧,陈婧有一个14岁的女儿,但却不是傅坚的孩子,亲缘上无法再做鉴定。
相比其他两名男子,陈婧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但随着案件深入,另外两名嫌疑人却逐渐排除了嫌疑,案件陷入僵局。
“这犯罪嫌疑人的侧写倒还挺像他的。”鱼窈皱眉。
社会适应不良,边缘性人格障碍,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极其冷漠……
虽然如此,唐川依旧有他的坚持想法,“以我对他的了解,无论遇到任何问题,他绝对不会杀人这种愚蠢的方式解决。”
“如果他涉案,唯一的可能…”
鱼窈:“就是当他涉案时人已经死了。”
唐川反问:“这时他能做什么呢?”
“他只能拟出各种对策,来帮助陈婧躲避警方的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