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快穿:配角也要人生肆意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综影视  影视同人     

17刷短视频竟被古人看到

快穿:配角也要人生肆意

天幕又来了。

王佳这日看到的是个文章:【含山公主:朱元璋第十四女,寿高83岁,明朝16帝,她可能见过一半】

明朝的皇帝们张大了嘴,朱元璋心想:“咱老朱有二十六子,十六女,这个含山公主是老几来着,真是有福啊。也不知道咱的标儿活了多久。”

-朱元璋活了七十,这个公主比她爹还牛掰啊。

-我记得高丽来的几个妃子生的孩子都很长寿,难道是因为两个不同的血统剩下的孩子寿命长?

-不对吧。应该就是因为没有夺嫡的烦恼,心宽体大,不是嫡子,小透明,活得长。

-你们看老朱前三个儿子都比较短寿,可能打仗或者处理朝政累的;老四比较意外,最像老朱,一辈子都在打仗,活了六十四;

-老五研究医学,可能多多少少的懂了些保养的法子,活得也挺长的,六十一;

王佳看到非常显眼的老五周王朱橚,好奇打开那个名字链接。

【惊!大明朝周王朱老五竟是一个出色的科研工作的领导者和参加者。】

朱元璋皱着眉,“怎么每个字咱老朱都认得,但是合成一个句子就不知道啥意思了呢?”

【青年时期朱橚就对医药很有兴趣,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他组织一些学者编撰过《保生余录》方书两卷,随后着手方剂学巨著普剂方的编著工作。

洪武二十二年,他被流放到云南。在这期间,朱橚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于是他组织本府的良医李佰等编写了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袖珍方》一书。】

朱元璋暗暗点头,“还以为这小子在云南乱玩,原来还体察民间疾苦,甚好,甚好。不愧是咱老朱的儿子。”

【洪武二十四年年底,朱橚回到开封。

他深知编著方书和救荒著作对于民众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并利用自己特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在开封组织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学者,如刘醇、滕硕、李恒、瞿佑等,作为研究工作的骨干;

召集了一些技法高明的画工和其他方面的辅助人员,组成一个集体。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打下了“开封周邸图书甲他藩”的坚实基础。

又设立了专门的植物园,种植从民间调查得知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出色的科研工作的领导者和参加者。

尽管他在建文初再被流放到云南一次,但他从未间断有关方剂学和救荒植物的研究工作。

永乐四年,朱橚在本草学上别开生面的《救荒本草》一书刊行。】

老朱喜笑颜开,脸上满是骄傲之色,“不错不错,作为藩王就该为国为民。研究医学也是为咱大明百姓好的啊。”

【朱橚组织和参与编写的科技著作共4种,分别是《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保生余录》,全书两卷。】

“哟,这小子厉害啊,为农业和医学写书,没想到老五还是个有文采的。很好很好。”

【在所有著作中,《救荒本草》可能是成就最突出的。如果说《普济方》重在整理综合前人的成就,则《救荒本草》是以开拓新领域见长。

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大体上都是赋税繁重,灾害频繁,劳动人民生活很苦,常用草根树皮果腹。

元代又加上民族压迫极其严重,到明初战乱刚停时,人民尚未得到休养生息,生活更苦,吃糠咽菜成为常事。

劳动人民在长期食用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性的知识,急待加以总结和提高。

另一方面,中国自古药食同源,本草学的发展也为对野生植物的认识和利用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和方法。

朱橚和他周围的学者们,正是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进行《救荒本草》的编著的。

但《救荒本草》具有资源调查性质,其编缀仅以食用植物为限,这一点又与传统本草有所区别。

可以说,《救荒本草》作为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是从传统本草学中分化出来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老朱震惊了,“给咱,命令老五一定要好好写他的书!”

再往下,王佳就没再看,心里敬佩了下朱元璋的这个五儿子后,就重返刚才的文章了。

当然,也因为有明显的对比,王佳心里对这个什么公主兴趣大减,草草的浏览着评论,有些百无聊赖的样子。

-老六活了六十;老七活了六十四;

-剩下依次:二十一,一,二十,五十二,二十八,老十三活了七十二,四十四,四十七,六十,老十七活了七十,老十八活了七十一,四十九,二十七,五十一,三十四,二十九,二十六,二十六,零。

-其中活到六十以上的:老四,老五,老六,老七,老十六;

-活到七十以上的:老十三,老十七,老十八

洪武朝众皇子:!!!

朱元璋怒吼,“什么叫咱的前几个儿子都不长寿!咱的标儿呢!”

天顺三年,含山大长公主曾给内阁上奏,希望朝廷能帮她提前修建陵墓。

当时的内阁首辅是明朝名臣李贤,李贤认为含山大长公主的要求没有先例,于是驳回了她的奏折。不料,含山公主不愿意了,她以80岁的高龄,从南京来到北京,要求见朱祁镇。

-啊这,这公主是不是老糊涂觉得她的兄弟姐妹都死得差不多了,她是老朱家辈分最大的老祖宗就仗着这个身份有点倚老卖老啊。

-我也觉得。这个公主如果在她爹还活着时,说不得老朱都不认得这个女儿是谁。

-铁打的公主,流水的皇帝(doge)

【关于含山公主的夫婿尹清,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明朝早期的官员家庭,洪武二十七年下嫁尹清。建文初,清掌后府都督事,先主卒。

在建文时期,尹清曾在后军都督府任职,比公主先去世。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胡观等人虽然犯罪被处死,但史书中仍有关于他们结局的记载。但《明史》和《明实录》中都没有记载尹清的结局,所以笔者推测,尹清很可能死于建文时期,朱棣登基后,一部分资料缺失,因此没有记载。】

朱元璋大怒:“老四,给咱滚过来!”

然后又想起他的标儿早逝,他的老二老三也不长命,老四则是建文之后的皇帝,建文是谁,朱元璋很快有了猜测。

雄英早死,那就是标儿的庶子朱允炆了。

再看看他那么多儿子都年纪轻轻地没了,老朱冷笑,朱允炆,你小子很行啊,竟敢杀咱那么多儿子!

“给咱将吕氏赐死!”

老朱自认不是杀孙子的爷爷,但是杀女人?他可没有一点顾忌。

至于朱允炆,在他心里已经大大的画了红叉。

他仿佛一下子年老了十岁,标儿不长寿,朱允炆残忍杀害他的其他儿子,唯有老四了……

【朱棣登基后,在急需要拉拢皇亲贵戚时,似乎并不在意他这个十四妹,并没有第一时间封她为长公主。直到永乐三年,含山公主才被封为长公主。

朱棣登基后,一直在酝酿迁都,再加上他长年征战在外,他待在南京的时间并不长,朱高炽留在南京监国。

朱高炽虽然是晚辈,但却比含山公主还年长三岁。或许修缮含山公主府还是朱高炽的主意。因为朱高炽对他这位姑姑还是不错的。】

朱元璋又怒了,破口大骂,“这个天杀的老四,登基后竟然迁都!”

不过看到老四“长年征战在外”,他对于老四经常御驾亲征,有了猜测。

若是他爱屋及乌,将朱允炆立为太孙,为了扶持朱允炆,他会怎么做?自然是杀掉功臣!

这一杀,大明还有能统帅的大将吗?

怕是没了。

“他又长长的叹了口气,“定是北元……”

他深知北元蒙古不好对付,“唉,老四也不容易。”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登基,是为明仁宗。

《明实录》记载:(永乐)二十二年加封(含山公主)为大长公主。

这也就是说,明仁宗朱高炽一登基,就加封含山公主为大长公主。这和朱棣登基三年后才封她为长公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短,但在洪熙年间,含山公主至少受过两次朝廷的赏赐。这也能证明朱高炽待这位姑姑不薄。】

朱元璋没太在意这些,他孩子多了去了,只有马皇后生的儿女才是儿女,其他妃子生的都是皇子公主。

当然也有几个妃子生的比较突出的会得到他的喜欢。

【明宣宗登基后,对宗室非常优待。再加上朱元璋的女儿们只剩下5个了,因此,朱瞻基多次下旨赏赐公主。

在此之前,由于含山公主的两个儿子有高丽血统,他们在明朝并没有具体职务。朱瞻基特地赐含山公主的长子尹勋为孝陵卫副千户。】

朱元璋不想再看他的子孙对他不太熟的女儿好坏,反正不会太差。

他只想知道这些皇帝干得咋样,只能看到个庙号,他还能不知道这些庙号都是那些天杀的文官填的,在这些文官眼里,只有宋朝那些皇帝才是好皇帝,像是什么秦皇汉武都属于穷兵黩武的暴君。鬼知道这些皇帝当得是好是坏。

【朱祁镇听闻这位姑曾祖母要来,吓了一跳,赶紧让钱皇后亲自迎接。

含山大长公主把自己的要求重新对朱祁镇说了一遍,颇有“你不答应,我就不走”的决心。

考虑到含山公主是朱元璋子女中唯一还在世者,朱祁镇为了表现自己“尊老”的态度,当场下旨给内阁,要求工部帮含山大长公主修墓。这样,才送走了这位“老祖宗” 。

不仅如此,朱祁镇还怕含山大长公主路上有什么闪失,一路派人护送,让沿途的官员都来拜见这位“老祖宗”。

含山大长公主进京一趟,里子面子全有了,满意而归。】

朱元璋对这个女儿彻底没了好感,什么玩意儿,仗着自己辈分大,就老赖皮,还要给她修墓?呵呵,她以为她是皇帝啊。

朱元璋唉声叹气,一个公主,却见到大明一半的皇帝,也由此可见,这前面这些皇帝在位时间多么的短暂。

他的大明,还能好么。

上一章 16刷短视频竟被古人看到 快穿:配角也要人生肆意最新章节 下一章 1 当胡亥也加入直男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