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有前线将士来报:青芸已经派人攻打青口,沿清河布防,以遏制东面的瑶国军队。
满朝惊慌。
百官的目光再次聚集到了谢家家主谢韫身上,出人意料的是,他依旧十分从容:“昨日,我接到有人密报,青芸派来了羽董前来劝降。”
瑶帝怒道:“怎么派这个叛逆?”
羽董曾经任瑶国庆丹太守,在庆丹城破之际,被青芸所俘虏,成了青国的尚书。
“陛下请息怒,这密信是要告诉臣,羽董并不是真正来劝降的。”谢韫看着瑶帝,“青芸认为自己英勇,以为能速战速决,所以派了羽董来劝降。但羽董非但没有劝降,反而暗中提示我们,青军虽有百万之中,但其中精锐只有二十余万。所谓的九十万大军其实在进军中鱼龙混杂,甚至还有押送粮草的人。羽董的意思是如果青国将兵力集中起来,我军将难以抵抗,但如果趁现在先发制人,击溃青国的先锋部队,就能击破青国近百万的大军。”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羽董都已经是青国的尚书了,他说的话能真信?”
“羽将军死守城池那一年,忠勇可嘉,他肯定是迫于无奈才留在青国的,当然可信!”
“臣不信羽董这个人,但是却相信谢大人。”
“臣还是觉得谢将军之前的方法比较靠谱,青军人数众多,若我军坚守不战,待敌军疲惫,在伺机反攻的话,胜算更大。”
……
最终,瑶帝看向谢韫:“谢大人认为呢?”
谢韫道:“臣相信羽将军的为人,也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眼下当转手为攻,主动出击。”
“那就这么办吧。”瑶帝当机立断,决定好之后,又继续问谢韫,“谢大人前些日子好像感染了风寒,现在身体可好?”
谢韫目光湛然:“多谢陛下关心,臣一切安好。”
“那便好。”
瑶帝从帝王宝座上摇摇望着谢韫,心中长长舒了一口气。
两人相处多年,瑶帝一直知道,以后这个天下,日后就要靠谢家。瑶帝将军权交给了谢晨,几乎就是将一半天下交给谢家。
瑶帝也曾害怕担忧,但谢家,从未让他失望过,一次也没有。
所以瑶帝决定,继续相信下去。
十一月,谢晨派将军刘南率领五千精兵在西岸与青军交战,大捷,斩杀了青军将领江城和他弟弟,青军损失五名大将以及三万兵力。
刘南取得初步胜利后,又派兵阻绝了渡口,斩杀了青兵一万五千人,活捉了两名刺史。
瑶军实力大振,继续西行,与青军对峙于清湖彼岸。
十二月,几个青军将领向青芸建议,因为青军不同水性当后退决战,阻敌于岸边。但青芸反对,认为青军应当主动出击,半渡而击。
很快,瑶军传来消息,要求青军后退,等他们度过此处后,再做决战。青芸一口答应,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机,盘算着等瑶军半渡之时,全面进攻。
然而,正当青军后移时,瑶军突然进攻。青军反应不及,一时间人仰马翻,全军溃退。
军中有好些人在叫喊:
“青军败了!”
“前线的青军败了!”
“瑶军胜利了!”
青芸看着混乱的军队,大喊:“是谁在扰乱军心!”
手下人侦查之后回道:“陛下,是羽董!他反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