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苑催花
据《唐诗纪事》记载:天授二年(691年)腊月,即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有些大臣意图谋反,便诈称百花盛开,请武则天驾临上苑(神都苑)赏花。武则天开始时应允此事,但很快便察觉出异图。她将计就计,一气呵成了雄浑壮阔的催花诗《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完后,武则天将此作为诏书,派遣使者前往神都苑中宣诏,以告知花神。果不其然,腊日(腊八节)凌晨,名贵花种遍布神都苑,一夜之间接连开放。武则天在群臣簇拥下来到了神都苑,在看到苑里百花盛开后,群臣惊诧万分,无不为之折服(群臣咸服其异)。
另据《控鹤监秘记》记载:武则天曾在一雪天饮酒作诗,乘酒兴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而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齐开绽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则天,使她下令烧死牡丹。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洛阳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
宠幸男宠
《旧唐书》中记载的较为有名的武则天的面首(男宠)有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昌宗等,他们都是相貌英俊、体格健壮的男人,能够满足武则天的欲望。
武则天的男宠数量很多,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成立了控鹤监。[16]久视元年(700年)初,她又将控鹤监改为奉震府,由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管理,俨然成为历代皇帝的“三宫六院”,张氏兄弟就像是东西宫的“皇后”、“贵妃”,成为武则天“妃嫔”的总管。
无字碑
主词条:无字碑

无字碑
无字碑位于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的乾陵(今陕西乾县),整个陵园规制仿照唐京长安城。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墓碑。
关于无字碑的由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还有一种说法,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也有学者认为,石碑原本计划刻字,但武则天死后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势力,始终不能对武则天作出适当的评价,因而便不了了之。还有一种说法,因为武则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别人不知如何写碑文,所以没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