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而后主高纬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便开始猜忌高长恭。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代替段韶的职务统率军队,但是常常收取贿赂,聚敛财物,他的亲信尉相愿问他说:“大王受到朝廷的重托,为什么要如此贪心呢?”高长恭没有回答。尉相愿继续说:“是不是因为邙山之战大胜,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长恭回答说是。尉相愿说:“朝廷如果忌恨你,这件事情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这不是躲避灾祸而是招来灾祸!”高长恭哭着俯身向尉相愿询问解决的计策,尉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声望太大,最好假托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国家的政事。”高长恭听从他的计策,但是没有办法成功隐退。等到朝廷对陈朝用兵,高长恭恐怕再次被任命将军,叹息说:“我去年脸上长痈,现在为什么不发出来!”从此有了病也不肯医治。
冤屈遭鸩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对他的王妃荥阳郑氏(兰陵王妃)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郑氏回答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于是就饮鸩而死,年仅三十三,追赠太尉,谥号武。
2
主要成就
高长恭在军事上的成就在于他参与了北齐后期与北周的历次大战,[3]并数次击退北周进攻。河清二年(563年),北周大将杨忠联合突厥自恒州而下攻打北齐,突入晋阳(今山西太原),晋阳为北齐北方军事重镇,高长恭亲自参与了击退北周和突厥军队的作战,奋力将北周大将杨忠击退。次年十二月,邙山之战时,北周攻打洛阳,武成帝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高长恭带领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逃走,从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间的川泽之地,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辎重。根据《北齐书》的记载,这次战役后,高长恭开始声名远扬,士兵们为此作曲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3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祖父母
祖父:神武帝高欢
祖母:武明皇后娄昭君
父母
父亲:文襄帝高澄
母亲:不详
兄弟姐妹
兄弟
大哥:河南康献王高孝瑜
二哥:广宁王高孝珩
三哥:河间王高孝琬
五弟:安德王高延宗
六弟:渔阳王高绍信
姐妹
乐安公主
妻子
兰陵王妃郑氏
4
轶事典故
面具乐舞
兰陵王高长恭性格勇武而貌美似女人,他觉得自己相貌不能够威慑敌人,于是雕刻了木制的假面,打仗时就戴上。 [47-48] 后来经常戴着面具来对付敌人,曾经在金墉城下攻打北周的军队,勇冠三军,北齐人都称颂他的勇壮,为此创作舞蹈来效仿他指挥击刺的姿态,称作《兰陵王入阵曲》。 [45-46] 这也是古代乐舞《大面》的由来。
同甘共苦
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勤于军事,每次得到一些瓜果,必与将士们分享。
宽宏大量
高长恭曾经一次入朝,仆从全部走散了,只剩下他一人,高长恭独自反还,并没有责罚仆从。
知足不贪
武成帝奖赏高长恭的功劳,命贾护为高长恭买妾二十人,高长恭只要了一个。高长恭有数额达千金的债卷,临死之日全部烧掉。
不计私怨
起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列举高长恭的贪赃之事,导致他被免除官职。讨伐定阳的时候,高长恭为帅,阳士深在军中担心灾祸到来。高长恭听说此事说:“我本来就没有报复的意思。”于是找了个小小的过失,仅对阳士深处以杖二十的薄惩使他安心。
齐王赐妃
高长恭功高盖主,胡太后怕他夺了自己儿子的帝位,就以皇帝的名义,将一个叫张香香的妃子赐给他,目的是刺杀他。张香香天姿国色,使尽百般手段,高长恭却格守君臣之礼,不为所动。半年过去,她不仅没有刺杀高长恭,反而被他忠心报国的行动所感动,讲出了胡太后的阴谋。胡太后大怒,要招回张香香加以杀害。高长恭却在这一过程中爱上了这位美丽善良的女子,真的收她为妾了。[4]
收子义侠
义侠赵五本是洛阳胡太守的杀手,几次奉命暗杀高长恭未逞。一次,他到京城给胡太守的堂兄胡国舅送信,得知他们暗中勾结敌将陷害高长恭的真情和阴谋杀害兰陵王的计划,便暗中潜往伏地。当伏兵冲出,他飞刀杀死用弓箭瞄准高长恭的射手,从空中抽走奉旨官怀中的镇国宝剑,杀败伏兵,将镇国宝剑交还高长恭。高长恭敬佩他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收为义子。[4]
5
史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