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唯美笔记本
本书标签: 现代 

读《文学回忆录》,领略木心的才华和见识

唯美笔记本

用了几个多月时间在睡前零零星星读完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这是木心于纽约用五年时间给十几位中国艺术留学生讲的世界文学史的课。他逝世后由他的学生陈丹青整理笔记出版。——前言

木心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世界文学史结束在很冷的一天。恰好,读完这厚厚的两本书也是很冷的小寒这一天。合上书,沉思,木心笑笑的脸总是浮现在眼前。他是中国人的一位师者,是默默为文化传道的人。太多熠熠生辉的句子似应接不暇的弹幕在眼前流过,中国文化却欠他一个像样的邀请。

木心的才华和见识,是在这个小众里的大众,是周知的。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诗歌,哲学,设计等等。是难得的艺术通才。他的书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李劼说:中国文化,拿掉唐诗宋词,脸就没有了,拿掉红楼梦,眼睛就没有了,拿掉整个先秦诸子,整个中国文化就根本不成立。五四至今,现当代文学全部拿掉的话,中国文化未必损失,但假如拿掉木心,这个损失就存在了。

木心以文学的“局外人”自居,你看他的《文学回忆录》,就犹如和一位知己好友喝了一场大酒,嬉笑怒骂间把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思想家从里到外地,毫不客气地评价了一番。他斩钉截铁,不解释,不道歉,不犹疑,他平视世界文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与未来的读者,于是自在自由,娓娓道来。

文学救了他的命,他也为文学牺牲了太多。他以自己那文学的贵族的姿态穿越于古今中外,那些赫赫有名的艺术天才,文学巨匠之间,不断与他们对话,商量,发出诘问,处处雄辩,又一再赞美他们。

陈丹青在后记中写到,其他国家,谁曾如此这般,讲过文学史,他多么盼望各国文学家都来听听木心如何说起他们,以一个中国老人的狡黠而体恤,洞悉他们的隐衷,或者说他们的坏话。

这本书不是世界文学史,而是那么多那么多文学家,渐次围拢,照亮了那个照亮他们的人。木心不肯放过文学,劫难也不曾放过他,不知他怎样实践了尼采的那句话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木心在讲完五年世界文学史课的聚会上,引用瓦莱里的诗:“你终于闪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我想,那些跟随木心学习的学生何其有幸,或许,他们的人生因这位有着高深文学修养的先生的启蒙和传授而真的“闪耀”了。

有青年问:我读书不少,却只读自己感兴趣的,难免偏狭,为之奈何?木心答:对中国文化有多少根底,这是广义的家教。在武术上,是童子功,没有,后来补,也应该补,要有良师指导,读不懂,要硬读,总之快点补,下功夫,一扇门要开,手里要有一万把钥匙,一把一把试过来,来不及的,良师告诉你,一用,就开了。

木心的一生,我们疼惜他的漂泊,他却说,流亡是他的美学。这位可敬的老人,从少年走到暮年似乎都与每个时代格格不入,却走得那么自信、潇洒、从容。他诚觉世事尽可原谅,又不知原谅什么,这就是他的温润,无论世界怎样对他,他只管,润物细无声。

木心说:人从悲伤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一直觉得翻篇是很重要的能力,你不能因为摔了跤就一直待在原地不起来,你要做的是彻底斩断自己的不甘以及后悔。不要再去纠结那些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的陈旧破事,让过去过去,让伤口愈合,然后再重新长出新的温柔和勇气。

出发吧,到新的爱和喧闹中去。“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上一章 闲坐于烟火的转角,恬静自得,简约自在 唯美笔记本最新章节 下一章 草木四季,心养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