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闲在家里,靠在窗前捧着《赫索格》细细的品读,这本书都差点忘了何时从书店带回来,放在书架的一角任尘埃掩盖,这本书买回来都很多年了,早已忘了带她回家的本意,许是当时阅读世界史进入瓶颈,又或是写作时遇到障碍就把她带了回来。——前言

《赫索格》是最能反映索尔贝娄的犹太意识的代表作,2012年7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这本小说主要呈示了现代社会中人道主义的危机,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境况下的苦闷与迷惘。人道主义是赫索格一类知识分子赖以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妻子马德琳和好友格斯贝奇的偷情负义,让赫索格最终发现,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观念已发生了变化,人道主义理想已经被现实生活击得粉碎。

总以为重新选择的爱情,可以开启青春回返的捷径,应对生活苦闷无聊的樊笼。是最好的朋友,却让生活如履薄冰乱成一窝粥,懂你最深的人总是伤你最重,迷惘的前路无处可走。谁的借口都是冠冕堂皇,硬生生地刺痛本就脆弱的心房,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实在缺失坦然面对各种不幸的心理预设,糟杂的社会编成一道荆棘丛,无法穿越。有利可图的时候,话语总是甜蜜熟透;没有利用价值,就可以一脚踹开不需任何理由。一波又一波难以启齿的柔弱挣扎,最终让自己重蹈覆辙,虚妄得心乱如麻。

何以解忧?唯有书信日记。用虚幻的辩论抚平历尽沧桑的磨难,解脱无法掌控的遭遇,告诫自己还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善良留不住家庭的辱欺,仁慈禁不住社会的摒弃,正直挡不住友情的背离。游走在徒劳无获的边缘,灵魂深处放飞自由分崩离析,真的无颜面对形形色色的忘恩负义。

报复是风雨飘摇中的一剂安慰,却放不开心底尚存的好心。如此混乱的现世,哪里还有能够修复的圣地。“不可避免的个人混乱,也就是社会悲剧的写照。”只想保留一点毫无生机的高尚,可以抵御时代的疯狂,独自寻找疗伤的锅灶。
即便能够实施报复,又能扭转多少乾坤、掳获多少幸福?一心想跟社会和解,却又不能随波逐流,兀自担忧害怕,徒惹悲哀。到处碰壁,再也找不到赖以苟全的立足之地。

灰头灰脸也罢,远离这个是非阴沉的大染缸,回到大自然的身旁。让心灵的伤害在恬静中修复,让执着等待新的希望重铸。世界让我遍体鳞伤,我还世界凄然的回眸一笑。只是这风雪肆虐的时代,让我们乐享宁静到底还能维持多久?
这本小说里有很多我想要说的话,在这本书里都清楚地表达了,如果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长久和踏实,那么不表达也是好的。有些话说出口,不如,保存在心里。很多时候,人事都是如此,别人只看到你的光鲜,却不能看到你的痛苦。而所有的哀伤,都如蜗牛身上的重壳,皆需要自己背负。

品读小说,大体上是因为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如果如实描写就会失真,适当虚构才能可信。现实很粗暴,充满不确定。而艺术,就是试图固定动荡的人性宇宙。好的文字是人生的出口,大恸大爱,都有去处,有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