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的人都处于朦朦胧胧的状态。他们就像随波逐流的小水滴,偶然中,会流向别的岔道,或是进入别人家的水瓢,去做各种各样的事——他们似乎没有想过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想。
有些找到生命真谛的人认为:活着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活着是为了吃遍天下的美食;活着是为了某个人而活着…
活着其实没有为什么。
就像你吃了一块很好吃的披萨,走在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对你说:“你为什么要吃这个披萨?”“你为什么不吃普通的咸菜?”“你明明可以买更好的披萨。”…
对于这些问题,你可以皱着眉头烦躁的回答他:这是我愿意的。
生命也是如此。
生命是极为宝贵的宝物。它只有一次机会。当你认定了自己要死亡,你的生命在此时已经得到了中断,但若是别人认定了你要死亡,你的生命或许还在继续——这就是心死跟身死的区别。
没有人知道死后会发生什么,没有死过的人,只能靠想象去回答世界上是否存在天堂或者地狱,去想人死后是否可以转世投胎。
有人传人在降生到这个世界时,都会看过自己的剧本,直到感到满意了才会下来,而那些孤苦却仍旧在微笑的人,我想他们一定很善良。来自灵魂的纯真不会被世俗所玷污,他们只是过的悲惨罢了,谁又能说他们在选择走这条路的时候,没有下过决心?
出生的地位会改变很多的东西。
有人认为社会不公平,同样的物品放在不同的人手里,会发出不一样的价值;有人认为世界不太狭隘,有些时候自己因为要做错什么,却偏偏要向讨厌的人道歉;也有人找不到自身的错处,明明满身的缺点,却偏偏挑三拣四,认为自己比全天下的人都难。
这是人,也是人性。
古有一言是“人之初,性本善。”有理可循,但以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人,本来就是个错误,或者说是现代人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分不清什么叫做区别对待了。
许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认为,他学不好,是因为他不努力;他不喜欢这门课,是因为他讨厌老师。他们在说着自己的孩子喜欢玩手机,喜欢跟别人聊天,好像没有什么优点,但等他们真正的站在镜子旁边,也会发现自己原来跟孩子一样:他吃泡面,是因为他被扣了工资;他不喜欢工作,是因为他讨厌上司。
但有一点不一样,大人会认为自己被扣工资是因为孩子不懂事,不懂得体谅自己,以至于自己的工作没有完成。
小孩的世界很单纯,许多事情他们不是分不清真假,而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善恶。他们会因为好玩产生暴虐的想法,去试探揣伤一只野猫,会不会产生害怕的心理——这是恶的本源。
没有人规定白就是白,黑就是黑,灰色必须存在黑白中央,这只是人的客观理念而已。
把客观的理念放掉,我们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死亡,排除所以让我们想要死亡的原因,剩下的那条“为什么要活着”,是我们为什么要死亡的原因。
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首先要将所有的羁绊放掉。
大人很可恶,但他们也许只在孩子的眼里可恶,也许在孩子没有出生前只在父母的眼里可恶。若是生了孩子尽到了义务,孩子理所应当反哺于父母,依照心之所想去为他们留下一笔尽自己所能的财产——那便是生命。
养育那般大,既要不留遗憾,便是斩断所有羁绊,潇潇洒洒的去面对死亡,而不是在看到死神的那一刻,产生了后悔的心理。
面对死亡,你要产生解放的快感,在这个过程里,你不应该产生一丝一毫的遗憾,这才是真正的活着。
为了自己活着,斩断所有羁绊的活着,即使到死的那刻,被解放的心也是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