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的《立春》短片运用现代化手法,巧妙地把二十四节气与倒计时结合。用二十四节气代替传统阿拉伯数字,从大寒到立春,从24到1,每一秒都伴随着一句古诗和一幅现代画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的碰撞。
在倒计时结束后,观众的视线被拉回场馆的中央。来自山东莱山武校的三百九十三名十五六岁的学生用翠绿色发光杆,以线成面地组成层叠的绿色麦浪,给观众带来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与开幕式当日“立春”这一节气相呼应,向世界传递春天的气息,春的希望,万物复苏,人类一定会战胜疫情,迎来新生。
最后,作为每届奥运会开幕式的规定环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五环升起”也独具中国特色——一滴水墨从天而降,瞬间幻成黄河之水,倾斜而下,铺满整个舞台,整个画面完美地诠释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观,这是对中国母亲河的浪漫想象,更是蕴含着对母亲河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翻腾的浪涛最终凝结成一片晶莹剔透的冰天雪地,“水立方”也就幻化成“冰立方”。当冰球运动员打击“冰球”撞向“冰立方”的那一刹那,奥运五环就破冰而出,从舞台中央缓缓升起。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把中国文化元素与奥林匹克体育冰雪运动完美结合,传达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也寄托了世界将打破隔阂,化解矛盾,走进对方,相互理解的美好愿望。
文化、人文自然、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中国式浪漫”,展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和理念。
北京冬奥会把“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和“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思想融入到了整个开幕式现场。无论是从北京冬奥会提出的口号“一起向未来”还是“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都在向世界传递“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下奥运精神的中国解读。
在“和合”思想的引导下,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各国文化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每个参赛国家的引导牌是一片“雪花”。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雪花”指引牌代表了每个国家都是独具特色的。
当一片片“雪花”自带光芒,飘散在舞台各个地方时,便是“不同”。当他们向中心聚合,融合成一朵代表“共同体”的“大雪花”时,就形成了“和”。
这朵“大雪花”象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讲述了从“我”到“我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传统思想,寓意了人类需要携手共进,才能一起走向未来。
候场的中国运动员们无不在为自己的祖国母亲的强大高雅自豪,看着高扬的五星红旗,每位中国人,都是那般的激动,都是那般的昂头挺胸,都是那般的热泪盈眶。
“下面就是我们的中国代表团进场!”
随着中国代表团的上场,现场的雷鸣掌声持久不断,欢呼声音响彻云霄。
短道速滑队走在中间位置,看到靠近自己的摄像机,商鹤燃笑着竖起大拇指,又指了指围巾上的“中国”二字。
解说a:“这是我国短道速滑的商鹤燃啊,看上去心情非常好。”
解说b:“我们也非常期待商鹤燃在此次冬奥会的精彩表现。”
短道速滑的比赛靠前,第二天,商鹤燃等人就要上场,作为最具热议的运动员,商鹤燃在场下就开始被各种媒体记者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