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先生今天讲到《孔家语·曲礼公西赤问》,里面有一句‘公仪仲嫡死而立其弟’。于是便以此为题,引申出——立嫡长乎?立贤能乎?孰佳,让学生们讨论。
其中不乏映射朝政——在官家是在先帝四十有二那年出生的,在此前先帝皇子们基本上都夭亡了,先帝膝下空悬。
为稳固国本,朝臣们上奏请先帝过继宗室子教养。先帝抗不住朝臣一起施压,不得不在宗室中选了两个孩子养在宫中,也就是老兖王、老邕王了。
两位王爷的大位之争,波及到许多勋贵人家。就在争位陷入到焦灼状态时,先帝却突然不声不响有了儿子。
先帝既然有了儿子,那帝位肯定是不会给侄子继承了。老兖王、老邕王相争多年,临了却只被封了个安慰性的王爵,可想是如何失落郁结。
如今的官家也二十有四,膝下同样无子。听了父亲一辈子遗憾的小兖王、小邕王也开始盯上了太子之位。
只是没能得到什么响应。毕竟官家还年轻、圣人也还年轻,刚成婚不久,一个、两个没有喜讯,不代表未来就没有。
大多朝臣还是选择再等一等,等看宫中会不会传来喜讯。
一开始长柏、长枫都反对,认为妄议朝政会招来祸端。特别是长枫,他才被妹子说了一顿。
庄先生摆着手,笑道:“无妨无妨,如今东京里便是个茶馆也常议论这个,更别说那些公侯伯府和高官大吏们了,关起门来偷偷说一说不妨事的,况且咱们今日论的是立嫡与立贤,无关朝政,大家来论一论罢!”
这个命题在盛府也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不为别的,只为盛家四姑娘在宫里当皇后。要是她有儿子,就是无可争议的储君,盛家作为外戚能走的更长远。
因此即使是庶出,长枫也必然是站嫡长制的。当然他不忘含蓄提醒,“不过咱们这等人家,尊卑比嫡庶更要紧。”
庄先生道:“天地君亲师。嫡庶再大,也越不过尊卑。只是咱们今日只论嫡庶,不论尊卑,切莫离题。”
大家也就都各自畅所欲言了起来。
顾廷烨是偏向立贤的,道:“若是将嫡庶换成长幼的话,我家最大的是我哥哥,其次是我。若是我那三弟弟胜于我,自然是应该他来继承宗庙的。”而同样的,若是他胜于他大哥哥,也应该是他来继承宗庙。
顾家情况比较复杂。
顾侯一共娶过三位夫人。
第一位是原配大秦氏,东昌侯府大小姐、才华洋溢、美若秋荷,生有长子顾庭煜,亡于产后失调。
第二位是继室白氏,盐商的女儿,也是顾廷烨的生母,在生二胎的时候不幸难产,母女俱亡。
而第三位小秦氏,也就是现在的侯夫人。她是顾侯原配的妹妹,生有一子名顾廷炜。
三个孩子都是嫡出,但依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说,只有最长的顾庭煜才是下任侯爷。顾廷烨、顾廷炜只能继承一点的钱财然后分出去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