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囿风一族盖神使也。居凤翎山,通天官语,识帝王相。一经出世,天子易位,朝野大变,万世太平矣。”------《大梁纪年史》
天历十二年,梁国大旱,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皇城内外豪右布衣之类差如云泥。饥贫之众荡于市井,轻者掘草根、啮树皮;重者啖尸骨,易子而食。
梁誉帝诏令,在圣上寿辰之日举办明光未央宴,以祈福求雨,泽陂苍生。
巫使作法,灵族列阵,天子祭神,万民翘首等待神官赐福。
凤翎山脚下,翠树环绕,鸟语相伴。溪畔有一间竹舍,清雅出尘,如一位娴静的女子。
一只纤长细白的手拨开帷帘,伴随腕上银铃当啷清响。手的主人露出半张姣好的面容,唇角忽地勾起,越发显得妖冶艳丽:“天命之时,毋复延期。……是时候讨债了啊……”
一、
乾坤宫,明光未央宴。
七层祭坛落于宫殿中央,两侧朝臣相围,觥筹交错,灯影徘徊。臣子们手持珍酒,高声赞颂当今圣上为民请福、仁德无量云云。舞女和琴师奏演在侧,衣香鬓影,笙歌处处。群臣喧嚣中,有一人次于太子而坐,静静独饮,不发一言。
梁誉帝身着墨金龙袍,睥视朝堂,微笑着抚摩衣袖上的暗金云纹。
一名小官躬身小步跑来,跪伏在地,恭谨道:“禀告皇上,三皇子上言,说请了异族舞伎助兴。”
梁誉帝的脸上闪过一丝玩味,目光扫过那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三皇子平日深居书阁,舞文弄墨,朕劝他多次也不肯出宫玩乐,私下竟也有这般雅趣?”他笑意更深,“准!”
小官退下,一声喝令,殿门徐徐打开。“叮当”一声脆响,仿佛从遥远的天边传来,落入这乾坤宫中。百官如梦醒一般齐齐看向殿前,不知却坠入另一出幻梦。
银饰碰撞的清音似环珮空鸣,伴随从容优雅的步伐进入前殿。当那个人弯着面纱上一双潋滟笑眼出现在这群粗将腐儒面前时,所有人都看痴了脸。
梁景仪,那个不作声的三皇子也微微偏过了头。
为首的美到不可方物的舞伎站定,方才在腿间飞扬的衣摆也静寂下来。欠身施礼后,衣袂开始和着舞姿蹁跹飞动,至柔至雅,至美至刚。
那舞伎在殿上旋转、甩袖、舞带……一俯一仰、一颦一顾,始终笑盈盈的桃花眼如送秋波,摄人心魄。身后跟随而来的舞女并未显失色,顾盼相和,宛如中央那美人未尽的倩影。
一舞将尽,乐声稀落,舞伎动作慢了下来。下一瞬,银瓶乍迸、惊弦破空,又一个急转身,待回眸时面纱倏然扯下!
百官倒吸着凉气,乐师惊艳之余方想起弹奏,琵琶声音断续,像说不出话的众人哑然失语。
何谓齿如含贝,眼若点星?何称面似璞玉,口含朱丹?绝世舞伎面纱之下竟含了一枝布满尖刺的荼蘼花!双唇被刺破,唇间点点嫣红胜过未央宫上好的胭脂。百年前的卫桓帝叫妃子刺破额头以代花钿,而今的舞伎不施口脂血点绛唇,还要更风雅三分!以此悦君,真真是腐朽至极、靡艳至极。
舞罢,美人敛眉垂目,顺从地跪伏在地,横咬花枝的唇渗出丝丝鲜血,妖冶昳丽。
梁誉帝大悦,拊掌称赞:“当真是尤物,景仪有心!三皇子可否为朕细细道来,这美人来于何处啊?”
年轻人放下酒杯,清俊的眉目并未波动,平静的声音清晰悦耳如玉石掷地:“他名千烟,仰慕天子皇威,希望以一舞在天地神灵面前表达对君主的心意。”
百官汗颜,不敢作一丝声响,心中暗忖:这舞伎是在明目张胆求宠啊!又都纷纷斜眼去看誉帝身边脸色发白的皇后姜氏,为那美人捏了一把冷汗。
梁誉帝一怔,看见千烟脸上适时泛起的薄红,眼神晦暗不明。良久,他笑道:“既是如此,便遂了美人心意。传旨:赏良伎千烟追影阁,封侍君!”
满座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