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公元960年,赵匡胤(927年~976年)建立宋朝,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公元974年,他召南唐后主李煜到汴京朝见。此时的李煜仍在争取一定程度的“独立”,他担心自己被扣押,就派徐铉到汴京求和。宋太祖直截了当地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予以拒绝,霸道之气溢于言表。就在次年(公元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敌人,抢夺他们的土地、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一生征战无数,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在不断的征伐中,他一般只追求两样东西,一个是土地,另一个便是女人,并将其视为人生乐事。抛却时代背景和当事人的功过,就内容而言,成吉思汗的这句内心独白,充满着血腥与霸道,令人不寒而栗。
“万国安,即朕之安,万国福,即朕之福。”
康熙皇帝(1654年~1722年),在位的61年里,其文治武功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他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奖垦荒、轻徭役、修典籍;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亲征蒙古,都是可以吹一辈子的功业。“天下人安宁了,朕也就安宁了,天下人幸福了,也就是朕的幸福。”康熙大帝的胸襟与抱负全寄托在这句豪迈霸气的话里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春秋 《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