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们差不多齐了,就差最重要的外公外婆了。怎么回事呀?坐主席位的外公外婆还没到?艾家本来就不是很宽敞的堂屋里坐满了客人,因为不在家请客,所以没准备饭菜。在这个缺米少油的年代,房子也不是很坚固的砖瓦房里,可以说是矮小的危房,人一多,好像是要挤破的感觉。
客人们纷纷表示,家家条件都不是很好,没必要在酒店请客,在家里简单点就好。艾爷爷和艾奶奶站出来了:“家里条件再不好,也不能委屈了亲人们,希望大家不要见外,等一下吃好喝好!”
就在大家相互客套寒喧时,不远处传来喜庆的鞭炮声,满屋子的人都出来了,“外公外婆来了,快拿鞭来迎接!”艾家叔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鞭炮点起来。这个是这儿的农村习俗,不知道别的地方是否也有这样的习俗?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艾爸和艾妈抱着艾宝等鞭炮声消停后,来到屋外迎接娘家人,艾妈哽咽着:“爸妈,你们有什么事吗?怎么这么晚?”外公道:“没事没事!就是去给小外孙买点衣服鞋袜,还有新鲜的酒糟,你不是喜欢吃嘛!”外婆接着来:“还要排队,所以就来晚了点。应该不算迟到吧?”外公说:“让大家等我们一家,抱歉了!”客人们都客气的说,没事,他们也不着急。
紧接着,外公招呼着跟他一同来的人:“抬进来吧!”客人们听说抬进来,立马把堂屋中间让出来,放了两张桌子,并排着,在上面铺了鲜红的纸。这是做什么呀?艾家最年长的太爷爷道:“亲家这么讲究,破费了破费了!”外公回敬:“太爷爷说笑了,应该的。”
太爷爷告诉大家伙儿:“亲家抬的是抬货,我们这儿最高最热闹的礼物。”艾妈没想到自己爸妈这么爱自己,这次给足了她面子,可是这花费爸妈多少积蓄,本来就不是很富足的爸爸妈妈,又要劳累许多!眼泪止不住落下来,艾妈的妈妈看见女儿哭:“傻孩子,钱是用来花的,哭啥,用了再赚!只要你们喜欢就好,别纠结了。”艾妈破涕而笑。
“开了开了!”众人都起哄着。艾爸沉声道:“好嘞!”艾太爷爷说:“架鞭!鞭炮声一响就开!听我令!”几个年轻的后生仔回到:“得令!”
外公紧接着:“好!”太爷爷说:“放鞭!”外公令:“开!”
第一架抬货上桌,两个人抬着,上面用红绸缎盖着,有三个格子,像抽屉似的。那两个人一起掀开绸缎,抽出第一个,里面装的是两顶婴儿虎头帽和两条轻柔的红纱巾,另外还有一小沓七十年代的钞票!抽出第二个来,里面的东西早就露出来了,当时较为稀奇的丝光棉布料,一块红的,一块绿的。抽出第三个,里面装的也是布料,可以作西装西裤的那种。在这个时代,布料是较为稀缺的,衣服是那种补丁加补丁的,哪有闲钱去添置新衣服。当时卖衣服的特少,都是扯布料去找裁缝师傅量身订做的。这外公外婆送来这么多呀,下血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