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在四川,漫山遍野都是不知名的小山村。经济落后,人们自给自足;交通不便,人们非必要不外出,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有冒险精神的人靠自己走出大山,发现山外竟然不是山,山外的日子好生逍遥自在。
赵磊父母便是这样有冒险精神的人,几经周折,落脚遥远的厦门,留下年仅三岁的赵磊跟随爷爷奶奶在老家慢慢长大。
在赵家村这个小村庄,人们常常会隐隐约约听到悠扬的二胡声,在这里居住的人都知道,是赵老爷子又在磨炼技艺了。可后来悠扬的乐声变成磕磕巴巴的锯床腿声,人们这才得知是赵磊,老爷子的小孙子,拿得动二胡了。
赵磊这孩子颇不得祖父心意,他不爱拉二胡,反倒喜欢伴着二胡咿咿呀呀地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赵磊6岁时就拉得一手好二胡,还曾在成都街头卖艺…尽管这已经是后话了。
自打赵磊记事起,他的耳畔就时常伴着悠悠乐声,是个童年自带BGM的孩子。
奶奶总是说祖孙两人不务正业,放着那么大个茶园不管,整日陶冶情操。爷爷总要在这种时候弱弱地来一句
“我们爷孙俩贪图的是精神食粮。”
赵磊则乖乖跟奶奶去田里……帮倒忙。
奶奶让他拔草,他吹蒲公英。奶奶让他浇水,他和稀泥。
赵磊的童年就这么无忧无虑地过着。只是,有时候会想爸妈。厦门,一听名字就是很遥远的地方。赵磊上次见到爸妈是什么情形,他有些忘记了。妈妈独身一人,匆匆回来拿户口本,带回来一个喜讯。赵磊爸妈在厦门张罗了一个门店,准备开一个小饭店,和当地的海鲜风味十分不沾边,主打川渝家常菜。赵磊听的懵懵懂懂,赵磊爷爷奶奶越听,越做不出欣喜的表情。远隔万里,张罗生意,明摆着打算在外地安居。
爱你的人永远不会阻碍你向更好的地方奔去,他们会把思念打碎藏在心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赵磊也到了该去求学的年龄。距离村子最近的一所小学也有几个小时的路程。赵磊父母在厦门的饭店刚刚着手,实在没办法照顾远在故乡的赵磊,最终在无奈中,选择让赵磊暂时借宿在赵磊小姨家。
在田地里生活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离不开土地,也不适合长途来回奔波折腾。所以即使舍不得,也只好跟小磊挥挥手告别了。
赵磊带了二胡,带了床单被褥,带了衣服,带了生活用品,带了对新生活的好奇,带了对爷爷奶奶的挂念,踏上了成长的路。
赵磊不会忘记在山脚上车时奶奶的眼神,不会忘记在下山路上背着自己的爷爷的步履蹒跚。
赵磊并不难过,却在外的第一天晚上把枕头哭湿了。习惯了山上的鸟叫虫鸣,平房里石英表有节奏地滴答滴响,反倒吵得赵磊睡不着觉。
初来乍到,新的家庭,新的班级,一副崭新的画卷铺开等待赵磊去描绘,去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