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快醒醒,再睡就要错过外滩的晨光啦。”马嘉祺轻轻拍着冉冉的肩膀,窗帘缝隙里的阳光刚好落在她抱着的星黛露玩偶上,绒毛被染成了暖金色。冉冉迷迷糊糊睁开眼,睫毛上还沾着睡意,可一听到“外滩”两个字,瞬间从床上弹起来,头发乱糟糟地支棱着:“二哥!我昨天梦到东方明珠了,它比电视里还高,还会发光呢!”
马嘉诚早已拎着早餐袋回来,玄关处还留着刚买的鲜肉月饼的香气。他把早餐摆上桌,白瓷盘里躺着四个金黄酥脆的鲜肉月饼,旁边是温热的甜豆浆,还有一笼皮薄馅足的小笼包,蒸汽袅袅升起,裹着淡淡的肉香。“快吃,这是我特意绕路去‘光明邨’买的鲜肉月饼,刚出炉的,趁热咬一口会流油,小心烫嘴。”马嘉诚帮冉冉把豆浆倒进小碗里,又用勺子舀了个小笼包递到她面前,“先吹吹,小笼包的汤汁也很烫。”
冉冉咬开月饼皮,滚烫的肉汁瞬间在嘴里化开,鲜咸中带着一丝甜味,肉粒紧实弹牙,酥皮层层分明。她赶紧吸了口汤汁,满足地眯起眼:“比郑州的月饼好吃!大哥,这肉馅里是不是放糖了呀?”马嘉诚笑着帮她擦了擦嘴角的油星:“是呀,上海的鲜肉月饼都要加一点点糖提鲜,这可是老上海秋天的特色,过了季就吃不到这么地道的了。”马嘉祺则拿起一个小笼包,示范着咬开小口:“吃小笼包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你看,这样才不会烫到。”
吃完早餐,三人拎着轻便的背包出发去外滩。酒店离外滩不远,步行十分钟就能到。刚走出酒店大门,初秋的风就带着黄浦江水的湿润扑面而来,不像郑州的风那样干燥,反而带着点凉丝丝的水汽,吹在脸上很舒服。马嘉祺牵着冉冉的手,沿着中山东一路慢慢往前走,路边的万国建筑像一串珍珠,从南到北依次排开——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式的浮雕、新古典主义的立柱,每一栋建筑都带着不同的风情,墙面上的斑驳痕迹,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
“冉冉你看,那栋绿色屋顶的房子是和平饭店,以前叫华懋饭店,已经有快一百年的历史了。”马嘉祺指着前方一栋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它的屋顶是铜做的,时间久了就变成了绿色,特别好认。”冉冉仰着头,眼睛瞪得圆圆的,小手紧紧抓着马嘉祺的手指:“二哥,它好像童话里的城堡啊!比迪士尼的城堡还大气!”正说着,一辆复古的观光马车从旁边经过,棕色的骏马戴着银色的装饰,马车车厢上刻着精致的花纹,冉冉忍不住停下脚步,直到马车消失在街角才恋恋不舍地继续往前走。
走到外白渡桥时,冉冉突然挣脱马嘉祺的手,跑到江边的栏杆旁。这座钢铁结构的老桥横跨苏州河,桥面上铺着木板,走上去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她扶着冰凉的铁栏杆,隔着黄浦江望向对岸——东方明珠的三个球体在晨光中泛着银白色的光泽,最下面的球体最大,中间的稍小,最上面的则像一颗小小的珍珠,旁边的上海中心大厦直插云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像一把银色的利剑。新旧建筑在江两岸遥遥相对,一边是百年历史的万国建筑群,一边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黄浦江的江水缓缓流淌,把这幅画面串联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大哥,快帮我和东方明珠拍照!”冉冉踮着脚,努力把自己的脸凑到镜头里,还特意把星黛露发箍往上提了提。马嘉诚举着手机,调整了好几次角度,才把冉冉和远处的东方明珠都框进画面里:“笑一个,把小虎牙露出来才好看。”冉冉立刻咧开嘴,眼睛弯成了月牙,照片里,晨光落在她的发梢,身后的东方明珠清晰可见,连江水的波纹都拍得清清楚楚。
马嘉祺靠在桥栏杆上,看着远处的风景,突然对冉冉说:“你知道吗?以前没有东方明珠的时候,外滩就是上海最高的地方,那时候人们来上海,都要到外滩来拍照。”冉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突然指着桥下的苏州河问:“大哥,这河里有鱼吗?能不能捞上来呀?”马嘉诚蹲下来,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应该有吧,不过现在不能随便捞鱼,要保护河流里的小动物。等下次我们去海边,大哥带你赶海捡贝壳,比捞鱼还好玩。”
临近中午,太阳渐渐升高,风也变得暖和起来。马嘉祺提议去南京路步行街吃午饭,那里不仅有上海老字号的餐馆,还能顺便逛逛百年老街。刚走进南京路步行街,冉冉就被两旁连绵的店铺灯箱吸引了——左边是现代化的商场,巨大的玻璃橱窗里摆着最新款的衣服和玩具;右边是欧式风格的老建筑,砖红色的墙面上爬着绿色的藤蔓,橱窗里陈列着老上海的雪花膏和钢笔。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有提着购物袋的游客,有推着婴儿车的家长,还有穿着校服的学生,热闹又不失韵味。
“我们去吃‘上海老饭店’,那里的油爆虾和蟹粉捞饭特别有名,是百年老字号了。”马嘉诚熟门熟路地领着他们拐进一条小巷,巷子口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招牌,上面写着“上海老饭店”五个大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始于1875年”。走进店里,古色古香的装修让人眼前一亮,红木桌椅、雕花屏风,连服务员都穿着蓝色的中式褂子,仿佛穿越回了老上海。
服务员端上油爆虾时,冉冉眼睛都亮了——红彤彤的大虾裹着晶莹的酱汁,外壳酥脆得能直接嚼碎,虾肉却鲜嫩多汁。她小心翼翼地剥了一只,放进嘴里,甜咸交织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一点都不腻。“慢点吃,别噎到,还有你最爱的蟹粉捞饭呢。”马嘉祺把一碗金黄的捞饭推到她面前,蟹粉的香气瞬间飘满餐桌,米饭上铺满了厚厚的蟹粉,还撒了一把翠绿的葱花。冉冉挖了一大勺,米饭裹着蟹粉,鲜得让她忍不住眯起眼睛:“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饭!比迪士尼的儿童套餐还好吃!”
马嘉诚则帮她夹了块糖醋小排:“尝尝这个,上海菜的糖醋味最特别,甜中带酸,酸中带鲜,你肯定喜欢。”冉冉咬了一口小排,肉质软烂,一抿就脱骨,酱汁浓稠,连骨头都想嚼一嚼。她一边吃一边点头,嘴里塞满了食物,含糊地说:“好吃!大哥,我们明天还来这里吃好不好?”马嘉诚笑着点头:“好,明天我们换别的菜吃,还有很多好吃的没尝呢。”
下午,他们去了田子坊。从地铁9号线打浦桥站出来,步行三分钟就看到了标志性的石库门拱门,拱门上刻着“田子坊”三个大字,旁边还爬着绿色的藤蔓。走进巷弄,青砖灰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墙面上还留着斑驳的标语,空气中飘着咖啡香、糕点香和淡淡的花香。“这里以前是法租界的厂区,后来改成了民居,现在变成了文艺小店聚集地,很多艺术家都喜欢来这里。”马嘉祺边走边介绍,两旁的店铺里摆满了手工饰品、文创产品和老上海特色物件,有手工缝制的布偶,有印着老上海建筑的明信片,还有用黏土做的迷你模型。
冉冉在一家手工画室前停住了脚步,橱窗里摆着用黏土做的迷你东方明珠、外滩万国建筑和迪士尼城堡模型,每一个都做得栩栩如生,连窗户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二哥,我想要一个东方明珠的模型!”她拉着马嘉祺的衣角撒娇,眼睛里满是期待。店主是个温柔的小姐姐,笑着递过材料包:“小朋友,要不要自己动手做呀?我可以教你。”
冉冉立刻点头,跟着店主走到工作台前。她戴上小围裙,拿起黏土,在店主的指导下,先捏出一个圆圆的底座,再捏出三个大小不一的球体,然后用牙签把球体和底座连接起来。马嘉祺则在旁边帮她上色,用银色的颜料涂球体,用灰色的颜料涂支架,还在球体上点了几个小小的白点,像灯光一样。半个多小时后,一个迷你东方明珠模型就做好了,冉冉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紧紧抱在怀里:“要送给爸爸当礼物,爸爸肯定喜欢。”
逛到巷弄深处,他们发现了一家老上海风情的茶馆。茶馆里摆着红木桌椅,墙上挂着老上海的照片,还有一位老爷爷在拉二胡,悠扬的琴声在巷弄里回荡。马嘉诚提议进去坐一会儿,点了一壶茉莉花茶和一盘桂花糕。茉莉花茶的香气清新淡雅,桂花糕软糯香甜,还带着淡淡的桂花味。冉冉咬了一口桂花糕,粘粘的,甜甜的,嘴角都沾了一层糖霜。马嘉祺帮她擦了擦嘴角:“慢点吃,没人跟你抢,不够我们再点。”
傍晚时分,他们去了徐家汇书院。这座现代化的书院有着巨大的玻璃幕墙,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大厅,把整个空间照得明亮又温暖。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从儿童绘本到文学名著,从历史传记到科技杂志,应有尽有。大厅里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阅读区看书,有的坐在地毯上,有的靠在沙发上,安静又温馨。
冉冉在儿童区发现了一本介绍上海建筑的绘本,封面上画着外滩的万国建筑和东方明珠,翻开里面,每一页都有精美的插画和简单的文字介绍。她立刻拉着马嘉祺坐在地毯上,指着绘本里的外滩插画:“二哥,你看这个,跟我们今天早上看到的外滩一样!还有这个和平饭店,绿色的屋顶好显眼。”马嘉祺凑过去,指着插画里的外白渡桥:“你看,这里还有我们上午去过的外白渡桥,画得真像。”
马嘉诚则在旁边的文创区挑了三张明信片,上面印着徐家汇天主堂的照片。徐家汇天主堂就在书院旁边,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立柱,还有两个高高的尖塔,特别漂亮。“等回去的时候,我们把明信片寄给爸爸,让他也看看上海的风景。”马嘉诚把明信片递给冉冉,冉冉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里,生怕折坏了。
晚餐他们选了大壶春的生煎馒头,这家开了九十年的老店在上海特别有名,不管什么时候来都要排队。马嘉祺排队的时候,马嘉诚带着冉冉在旁边的小店逛了逛,买了一根糖葫芦。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终于轮到他们了。刚出炉的生煎馒头底部金黄酥脆,上面撒着一把黑芝麻和翠绿的葱花,冒着热气,香气扑鼻。
冉冉学着马嘉祺的样子,先在生煎上咬了一个小口,小心地吸了口汤汁,鲜美的汤汁在嘴里散开,一点都不油腻。然后她咬了一大口,酥脆的底部、松软的面皮和鲜嫩的肉馅在嘴里融合,好吃得让她忍不住拍手:“比包子好吃一百倍!大哥,我们明天还来吃好不好?”马嘉祺又给她买了碗酒酿圆子:“饭后甜点,甜甜的暖胃,吃完我们去外滩散步,看看晚上的外滩是什么样子的。”
酒酿圆子是温热的,圆子软糯,酒酿香甜,还放了几颗红色的枸杞,看起来特别有食欲。冉冉捧着小碗,小口小口地吃着,很快就吃完了。走出店门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路边的路灯渐次亮起,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街道。三人沿着南京路步行街往外滩走,路上的行人比白天还多,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购物,还有的在路边的长椅上休息,热闹非凡。
走到外滩时,冉冉忍不住惊叹出声——晚上的外滩比白天还要漂亮!万国建筑的轮廓被灯光勾勒出来,有的是暖黄色的,有的是银白色的,有的是彩色的,像一串发光的珍珠。对岸的陆家嘴更是灯火辉煌,东方明珠的三个球体发出彩色的光芒,一会儿变成红色,一会儿变成蓝色,一会儿变成紫色,旁边的上海中心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也亮着灯,像两座巨大的灯塔,照亮了黄浦江面。
“二哥,你看东方明珠在变色!”冉冉拉着马嘉祺的手,指着对岸的东方明珠,眼睛里满是惊喜。马嘉诚举起手机,录下了这美丽的夜景:“晚上的外滩叫‘万国建筑博览群灯光秀’,每天晚上都会亮灯,特别有名。”三人沿着江边的栏杆慢慢往前走,江风吹在脸上,带着点凉意,却让人觉得很舒服。冉冉靠在马嘉祺怀里,手里抱着迷你东方明珠模型,看着江面上的游船缓缓驶过,游船的灯光在江面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倒影,像一条彩色的丝带。
回到酒店时,已经快十点了。冉冉虽然有点累,但还是兴奋地趴在床上,把今天买的明信片、模型和小礼物都摆好,开始给爸爸写信。她拿出信纸和笔,歪歪扭扭地写着:“爸爸,我今天去了外滩,看到了很高很高的东方明珠,还自己做了一个小模型送给你。上海的鲜肉月饼和生煎馒头特别好吃,比家里的好吃。明天我们还要去上海博物馆和东方明珠,等回去的时候,我给你带很多好吃的。爸爸,我好想你,下次我们一起来上海玩呀。”
马嘉祺和马嘉诚站在门口,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相视而笑。马嘉诚轻声说:“今天她玩得很开心,就是走路太多了,晚上肯定会喊腿疼。”马嘉祺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一瓶舒缓喷雾:“等她写完信,我帮她喷点,明天还要去很多地方呢。”
第二天一早,冉冉是被窗外的鸟鸣声叫醒的。她伸了个懒腰,想起今天要去上海博物馆,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快速洗漱完毕,穿上昨天买的新裙子——一条蓝色的连衣裙,上面印着小小的东方明珠图案。“二哥,我们今天什么时候去上海博物馆呀?我想看看里面的恐龙化石!”冉冉一边吃早餐一边问,嘴里还塞着包子。
马嘉祺笑着说:“吃完早餐我们就去,上海博物馆里没有恐龙化石,但是有很多古代的宝贝,比如青铜器、书画和陶瓷,比恐龙化石还好看。”冉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加快了吃饭的速度,生怕去晚了看不到宝贝。
上海博物馆位于人民广场南侧,是一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外墙是米黄色的,顶部有一个巨大的穹顶,像一个巨大的宝盒。走进博物馆,大厅里摆放着一座巨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复制品,高达1.33米,重达832.84公斤,上面的纹路古朴而神秘。冉冉仰着头,眼睛瞪得圆圆的:“二哥,这个锅好大呀!能煮多少饭呀?”马嘉祺忍不住笑了:“这不是锅,是古代人用来祭祀的鼎,叫后母戊鼎,是中国最重的青铜器,真的鼎在国家博物馆,这个是复制品。”
他们先去了青铜器展厅,展厅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青铜器,有鼎、爵、尊、彝,每一件都有上千年的历史。马嘉祺指着一件青铜爵说:“这个是古代人喝酒用的杯子,你看,它有三个脚,还有一个长长的尾巴,特别有意思。”冉冉凑上前,仔细盯着青铜爵看,手指轻轻划过玻璃柜:“上面的花纹好复杂,是龙吗?”马嘉诚点点头:“对,是龙纹,古代人很喜欢用龙、凤这些图案装饰青铜器,代表吉祥。”
在书画展厅,冉冉被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品吸引了。这幅画长达5.28米,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画里有上千个人物,有的在逛街,有的在划船,有的在摆摊,还有的在骑马,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连衣服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大哥,这幅画里有好多人啊!”冉冉指着画里的人群说,“他们在干什么呀?”马嘉诚蹲下来,耐心地给她解释:“他们在过清明节,有的去扫墓,有的去逛街,有的在做生意,这幅画记录了古代人的生活,特别珍贵。”
陶瓷展厅里的瓷器更是让冉冉目不暇接,有洁白的白瓷,有翠绿的青瓷,有鲜艳的彩瓷,还有带着精美花纹的青花瓷。她在一件青花瓷瓶前停住了脚步,瓶身上画着一幅山水图,青山绿水,还有一条小船在江面上行驶。“二哥,这个瓶子好漂亮!上面的画是谁画的呀?”马嘉祺笑着说:“这是古代的工匠画的,他们没有画笔,是用毛笔蘸着青花料画上去的,然后再放进窑里烧,才能变成这么漂亮的青花瓷。”
中午,他们在博物馆附近的“人和馆”吃午饭。这家八十多年的老店以本帮菜闻名,马嘉祺点了蟹粉捞饭、响油鳝糊和清炒时蔬。蟹粉捞饭比昨天吃的还要好吃,蟹粉更多,还加了一点蟹肉,鲜得让人忍不住舔盘子。响油鳝糊是上海的特色菜,鳝鱼丝鲜嫩,酱汁浓稠,还撒了一把蒜末和葱花,香气扑鼻。冉冉尝了一口鳝糊,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觉得好吃:“这个鱼丝好好吃,比鱼肉还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