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问的是沐归荑,其他人不敢贸然帮她接话,毕竟皇上还没有表明态度,圣意难度,君景煜到是能说上话,但他没有,他只是看着沐归荑。
她从座位上起身,并没有回答皇上的话,而是不卑不亢地问了一个问题:“陛下信任臣女吗?”
问出此话的沐归荑到是没什么,自说话时眼睛看向皇上,话一说完便垂目而待,沐洵却心惊胆战,哪有皇上问话不答先反问皇上的道理?
急忙起身跪下向皇上请罪:“陛下勿怪,大女儿自幼愚钝,少学礼仪,若是冲撞陛下,臣带她向您赔罪,还不跪下?”看向沐归荑的时候眼神凶狠,像是她真的犯了很大的错。
皇帝却没有想到沐洵反应那么大,笑着看向站着听完那句话面上表情未变,还是带着浅笑垂眸,丝毫也没有动一下的心思。眸中不自觉闪过欣赏之意。
那眼神被君景煜看在眼里,露出若有若无的微笑,心理还有不知名的自豪感:我看中的女人就是不一样。
“无妨,沐国公请起。”见沐洵起来好好坐着才看向沐归荑,”此事与刚才朕的问题有何联系?当真重要?”
“重要。”
“为何?”
“若陛下不信臣女,臣女的看法便不再重要,就算实情与谣言不符,陛下也无查探的心思。
反之,若陛下信任便不会相信方才言论,若真如方才陛下所说,臣女不仅戏弄煜王殿下,陷害七公主,还真让臣女得偿所愿了?臣女虽然愚钝,此等冒犯大事万万做不出来。陛下可信?“
刚才皇帝既然已经问了问题就说明他信任沐归荑的话,沐归荑也借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是在问皇上是否相信她的剖析。
“朕自然信沐大小姐之言,只是这句得偿所愿从何说起?”
昨日事情发生之后都知道是君景煜将沐归荑带走,此后便有府中马车回到煜王府,两人丫鬟侍卫都在,唯独不见两位主子。
待到夜晚看见煜王抱着一个衣着单薄的女子进入王府,那时煜王君景煜身上已然不是之前的黑袍而是救落水的沐归荑之后换了备用衣袍。
之后过了一个时辰,换了一身衣服的沐归荑从府中出来,证实煜王抱回府中的是沐归荑。
那就更让人奇怪了,傍晚时分救人出去,却没有回府,不知带人去了何处,回来两人明明换了衣服还会衣衫不整,并且又在煜王府待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回沐国公府,期间,两人又做了什么不得而知。
“回陛下,昨日之事臣女不敢隐瞒,城里确实被煜王殿下所救,之后便回各自马车换了一套衣服。”
“只是臣女出府时间并不多,唯有二次遇难皆是煜王殿下救臣女的性命,臣女不甚感激。”
“且臣女对府外之事甚是好奇,并请求煜王殿下陪臣女到处逛逛。煜王殿下怜惜臣女遭遇,便让府中侍卫先将臣女侍女送回府中,好行方便。”
“只是在一处河边,臣女畏水并再次不幸掉入水中。那时臣女已经昏迷,无奈之下,欲望殿下送臣女到他府中更衣。若此事给陛下或是煜王殿下带来困扰,请陛下责罚。”
“本王本就与沐大小姐一见如故,且不说萧将军与本王有恩。沐大小姐有求,本王自是应允,若是出事本王应当多加照顾。”
之前所问之话并不是闲言,沐归荑的话纵然荒唐,但在此时此景,君景煜提出出的话让皇帝不得不多加考虑。
萧将军此时凯旋而归,若是萧家人丁兴旺,必会遭到皇上忌惮。一个国家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一位能威胁到皇上威信的臣子。
况且萧家本就是开国元勋,家世显赫,虽忠心耿耿,战功赫赫,但是他们深得人心,令人爱戴。如此情况若是放在正常臣子身上,这次凯旋而归也就不是众望所归了。
但萧家不同,萧家几乎全家战死,且萧琦在出征之前向皇上言明,萧家爵位不世袭的请求。
当时皇上有其他考量,并未当场答应,但也却是因为此话而放心不少。
如今沐归荑的话纵然有差,经过君景煜的提醒,他也知此事并不是他随意两句便能过去的。
此事他不能偏爱七公主。
“此事如此朕并非不放心,若日后还有好奇之处,尽可询问煜王。虞家山庄之事小七回宫之后虽有交代,但不能听信一面之词,故朕宣你们进宫,好好处理此事。”
这便说明皇上退一步暂且相信方才沐归荑所言之语。
“回陛下,昨日臣女本与表哥和澈公子去湖边游玩,突然想到母亲快要会京之事有些忧愁便想一个人走走散心。却不曾想偶遇七公主,臣女又因常年在府中,未曾见过七公主失了礼数。”
“七公主本来想小惩臣女一番,便让杜小姐将臣女扔进湖中好生冷静,臣女深知公主并非此意,但臣女掉入湖中是事实。”
“杜小姐,沐大小姐所言可为事实?”
“回陛下,公主也是刚认出沐大小姐,一时气恼,臣女奉命办事却误解公主殿下之意,无意推沐大小姐调入水中。臣女之过,请陛下责罚。”
这就是要把事情推到杜倾离身上?对这个女儿就如此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