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典型的上位者无能,百姓买单。
尹峥微愣,似没想到少年说话会这么锐利,随即附和道:“小叔你这么说也没错,一个问题盘横近百年确定丹川的朝堂有问题。”
“汛期雨季解决最直接的方式便是修河道分流、挖蓄水池,从丹川建国到现在也几百年了。”青凛缓缓回到,转眸瞥了一眼尹峥:“她们知道,却不敢。”
尹峥一点就通,接道:“这些都是大工程,一但开工没有十年都不可能完成。”九洲制衡,外敌虎视眈眈,她们不敢轻易动工,就只能治标不治本,让丹川的百姓每年都接受上天的安排。
“这治标最主要的问题便是水患之后,先安置灾民,然而逃窜的灾明九成都选择在异地安家,灾民回流程度不到一成,导致耕田荒废。”
尹峥皱了皱眉头,青凛转了半圈指节轻叩他的书案,见尹峥凝神看他,便不徐不疾道:“这个问题好解,也无解。百姓明知道回去会面临颗粒无收,甚至会死,谁都不愿意回去堵上天会不会风调雨顺,朝廷也不能强行遣返。”
“的确。”尹峥点头:“哪怕是故土难离,在家人安全和安全的日子面前,他们都会选择后者,那解法呢?”
青凛缓缓道来:“解法很简单,既然耕田荒废无人耕种,丹川朝堂直接管辖,雇百姓去耕种,种出来的所有物归丹川朝堂,遇见汛期损失的朝堂。”
随着少年不经心的几句话,尹峥的眼睛是越来越亮,不是那种得到了答案的亮,而是折服于少年的能力,“这样一来,耕田不荒废,百姓的性命也有了保障,而且还多了收入来源。小叔,你真聪明,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大概说的就是你这样的脑子。”
对于这毫不掩饰的夸奖,青凛摇头轻笑,清冷的眸子好似有了些许温度,“大家下意识想的都是让灾民回流,没有人从另一个思维上出发,耕田在那里,谁种都可以。”
“是啊,要不说小叔聪明呢,打破有史以来的固定思绪。”尹峥瞥了一眼窗外,见天色渐暗,站起身道:“先回去吃饭吧。”
两人缓步出了学堂,尹峥瞥了一眼学堂大门口的四个侍卫,待离学堂远了一些,他才转头问青凛:“小叔会将此法写成奏折吗?”
“不会。”清清冷冷的声音。
“我也不会。”尹峥眼角含笑,低低回了一句。
两人打着旁人听不懂的哑谜,一如既往的去吃饭,吃完饭就散伙谁也不墨迹。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着,转眼间三天后便至,众人的折子已经交了上去。
青凛依旧交的是白卷,尹峥洋洋洒洒的写许多治标的办法,全篇挑不出错来甚至可以说挺好,在他众位兄弟的对比下就更好了。
新川主很是满意尹峥这篇文章,戴笛亦在一旁委婉的夸奖。
“去把老六叫来。”
然后,正在趁着午休时间和青凛在御花园水榭里看荷花的尹峥就被新川主的内侍喊走了,走之前他眼疾手快把西瓜里最后剩下的籽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