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修君的信按照凌不疑的计划送到了王隆手里,与此同时,凌不疑也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呈报给了文帝,结果也就像预料得那样。纵使知道文修君、三公主和小乾安王皆与伪币一案有关,文帝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收回了小乾安王的矿山,并未深究。
就在消息传回寿春没几日,凌不疑便收到了王隆出兵剿匪被困的消息,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内。而太子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却是慌得六神无主,好不容易把文修君和小乾安王私自铸币的事顺利遮掩过去了,他王隆又在这整什么幺蛾子呀。
太子王隆带人去剿匪,竟然全军被困?子晟,这该怎么办?我……我该如何向陛下秉明?
凌不疑王隆擅自带兵出征,私自行动,陛下知道后定然会大怒,若想保住其性命,可令其父王隆辞官。陛下念及乾安王情分,也许会饶他一命。
看着太子急迫的样子,凌不疑不慌不忙地将自己早就想好的对策抛出,等待着事情一步一步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可惜他却低估了太子的“善良”,以及他对外戚的重视。
太子可我这外姑父王将军正值壮年,如何能致仕?子晟,要不然悄然带兵出征,解救王隆后归来,这样父皇便不会知晓了。
凌不疑殿下,擅自带兵出征乃是欺君之罪。
王隆擅自出兵剿匪已经是欺君之罪,太子不想着惩戒,竟然还打算私自出兵去救人,这不是知法犯法吗?凌不疑怎么都没想到,身为一国储君的太子竟然会说出这种荒唐话,气极反笑。
太子可王将军毕竟是我外姑父。
太子也知道自己此举不妥,心虚地不敢看凌不疑的眼睛。只是让他主动劝自己的外姑父致仕,也是万万做不到。看着太子优柔寡断的样子,凌不疑已经无法顾及什么礼数,什么储君身份了,开口对着太子就是一通说教。
凌不疑殿下,你身为储君,陛下最不喜的便是你与外戚走动过近。身为天下,可驱群臣,不可为群臣所驱。再者,那王淳本非将才,若非殿下为他谋得职位,他远不配领兵统将。殿下,你将来继位,眼中所见,心中所想,不能直视一家一族,得是千家万户。为君者,不可任人唯亲!
虽然凌不疑背地里与三皇子常有联系,但是他私心里对太子还是有一丝期望。当年的救命之恩虽然只是一场乌龙,但是皇后和太子多年的照顾却不是假的,如果可以的话,他也希望太子未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可惜他注定要失望了。
太子子晟,你说得道理我都懂。可是王将军毕竟是我的外姑父,我没办法袖手旁观。私自出兵营救一事确实是我考虑不周全,这事你就不用管了,我亲自去禀告父皇。
说罢,太子起身朝着门外走去,显然是要去找文帝求情。凌不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眼神意味不明,但是心里却已经有了决断。霍氏全族用命换来的王朝万万不能交到这样一位君主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