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兰的人生 不在拘泥于原来的一亩三分地时她才发现这世上有如此广阔的天地。
她望着,下面那一双双带着求知欲的眼睛时,心间生出许多原本不曾有过的悸动,孩子们会甜甜的唤她盛学究。
她在发现孙志高的真面目时以及婆婆的不讲理,让她觉得人生已经灰暗无比了,她忍受婆婆的谩骂,丈夫的花心,以及母子俩的吸血。
突然有一天她听说她的堂妹成了状元她才明白女子原来也可以活的肆意,反抗的种子在她心里播撒。
但等到回到家中她才发现,她不是堂妹也不会拥有堂妹的魄力。她一天天的日渐沉默,原本她便少言寡语她的沉默并没有人注意到,她的父亲一心扑在长梧身上希望他通过科举改换门第。
母亲一心记挂着还没有出嫁的品兰。
母亲也心疼她,可是母亲总是哭,解决不了什么,她。心中也是悲戚便一同哭,哭完带上银钱再回那个魔窟。父亲不会让她和离这会败坏盛家女儿的名声,她家本就是商贾,婚嫁不易。二房的叔父升迁去了汴京一年难得见几次,感情也一般。父亲年年给汴京那边送上银子得来庇护,两家共赢。
生意上顺风顺水但精神上的屈辱,却难以洗清,父亲明白以叔父如今的地位想要给叔父送钱的人多了去了。他凭着亲缘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信中陪着小心。他知道叔父不是那样的人,但是改换门第成了他的执念。
长梧的婚事凭借叔父的关系娶了门第不高不低的官宦人家的女儿。
如果不是娼妓这件事可能她永远不会被允许和离,她是老太太养大的自然知道老太太最忌讳什么了,娼妓妾室,全是老太太年轻时吃过的苦头。
她策划了那么久,才让孙志高遇上那个娼妓,果然不负她所望。
眼下的生活让盛淑兰很满意,她每日没有课的时候就在其他大孩子的班里一起学习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之类
女子书塾是按年龄分的,8-16的孩子在一起,八岁之下的则是一些简单认字,算数。十六岁之上的主要收的孤女,教她们一些生存的本领和技术
大孩子也会有算数之类的课程,盛墨兰和盛纮商量之后的结果,并不是所有人都学得了四书五经做得了文章都适合入朝为官,总要给这些人一些旁的独立的机会。
今日盛淑兰与林噙霜用膳时,林噙霜突然问她,是否还想找个人过日子。
“婶娘放心,我既然已经到了书塾里教书就不会再轻易放下那些孩子了。”
“我的意思是你若是遇见一个对的人,结亲倒也无妨,二嫁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你嫁人继续教书又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要所托非人。只要你愿意就好,你的生活由自己做主不需要去管别人的看法。”
盛淑兰摇摇头。
“你也不要因为一个孙志高就被伤透了,反正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是光明灿烂的,女子独立并不需要不嫁人来体现,而是精神上和生活上,你不再依赖于他,不再把男人孩子放在自己之前,明白自己才是首要的,把自己放在任何一个人之前,因为困难的时候你只有你自己,而这样做并不会说明你不爱你的家人孩子,爱人先爱己,自己都爱不了的人又怎么去爱别人。”
这个道理是盛墨兰和林噙霜说的,她不需要她的母亲放弃一起只为了她,母亲也是父母的女儿,她也拥有自己的思想。她的人生不是为了奉献而生的,只为了她自己。
盛淑兰垂着眼眸不知有没有听进去或许她本来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