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的一日,墨兰戴着帷帽,与丫鬟来到城南书肆寻书。这家不起眼的小店是她前世偶然发现的,专营些冷门典籍,最近新到了一批珍本。今日她要找的是杜预注的《春秋左氏传》,为新帝恩科押题做准备。
“姑娘要寻些什么书?”柜台后坐着位身穿靛蓝色长衫的年轻男子,修长的手指正摩挲着一枚青铜书刀。墨兰注意到他虽袖口粘着青墨,虎口处却有厚茧,不似寻常羸弱书生。
“杜预注的 《左转》,要庆历前的刻本。”
男子抬眼打量她片刻,忽然从身后的樟木箱子中,取出一蓝色布包,“姑娘寻书是要送给要应试的举人?现今考官大多喜欢【公羊传】,姑娘怎么择了左氏?”
墨兰心头微微一震,这人倒是心思敏锐得很。她略一沉吟,便开口回应道:“左氏记载翔实,而公羊一书却多为虚言。就拿‘郑伯克段于鄢’一事来说,左氏明确写道:‘不言出奔,难之也。’此句直截了当,剖析因果,何等清晰;反观公羊传,却在那里牵强附会,说什么‘克之者何’……”
"姑娘高见。"男子眼中闪过讶异,转身从阁楼取来半卷残本,"不过杜注太过简略,不如看看这个。"递来的竟是失传已久的《李卫公问对》抄本!
墨兰接过时两人手指相触,对方迅速缩回手,耳尖微红。她装作不觉,翻到"奇正相生"一节却蹙起眉头:"这注解有误。李靖明明说'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这里却写成'正而奇',一字之差…"
"姑娘懂兵法?"男子猛地撑起身子,案上算盘被撞得哗啦作响。墨兰这才惊觉失言——闺阁女子怎会通晓军事?正踌躇间,忽听门外马蹄声急,一队禁军疾驰而过。 男子神色骤变,迅速将残本塞给她:"此书暂存姑娘处,三日后我来取。"说罢从后门匆匆离去。墨兰瞥见账册上未干的墨迹——"城南沈氏"四字力透纸背。
夜间暴雨如注,墨兰辗转难眠,三更时分,她突然惊坐起,她想起书肆中靛蓝衣衫男子的身份了——枢密院使沈尧章的嫡次子--沈喻白,死在边疆的戍边英雄。
…………………………………
元宵佳节,东京城中灯火如昼,人潮涌动。
盛家兄妹结伴出行,长枫刚从书院归来,久不见如此热闹,兴致勃勃地走在最前面,墨兰、如兰、明兰紧随其后,仆妇小厮提着灯笼,护卫四周。、
"四姐姐,你瞧那盏走马灯!"如兰指着不远处一盏绘着《嫦娥奔月》的彩灯,兴奋地拉着明兰往前挤。
墨兰淡淡扫了一眼,兴趣缺缺。她今日穿了一身藕荷色绣银线兰花的袄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兰簪,素雅清冷,与热闹的氛围显得格格不入。
"四妹妹不喜欢灯会?"长枫回头看她,笑着递来一串糖葫芦,"书院里的同窗都说,今年的灯会比往年更热闹。"
墨兰接过糖葫芦,轻咬一口,酸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她抬眸望向远处,忽然在人群中瞥见一道熟悉的月白色身影——沈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