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極秘——LANS收容所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苏联修版师

極秘——LANS收容所

作者本文资料来自网络,名著和个人观点。

作者如有错误之处,还请指正。但不接受喷子,觉得不堪入目的自退即可,谢谢配合。

人们似乎以为修图技术只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但是以下这些在数码技术出现以前就存在的经过PS的历史老照片证明,修图技术不只是数码时代的产物,很早以前就有了。也证明了PS并非是Adb公司的专利,之前早就拥有了。

除忆诅咒(Damnatio memoriae),来源于拉丁文,通常指罗马对于叛国者、或败坏帝国名声的上层人士死后,经由元老院通过决议,消除特定公众人士的功迹记录的惩罚。近代照相术兴起,许多政治人物在后来的生涯失势之后,可能会在许多档案照相片中被“修改”而消失,让后人误判他过去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历史究竟是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虽然苏联时代没有Photoshop软件,但他们在修改照片方面仍然干得很好。修改照片在苏联宣传系统内不仅历史悠久,甚至还有一所技术过硬的专门学校。老照片的ps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门绝活。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几十年前给人们照集体相,没有任何一个摄影师能保证所有的人眼睛都是睁开的,而且也不可能照很多的照片,因为这样成本会很高,但是照出的照片上人一定要全部睁眼,于是老师傅拿到底片在暗房里面,眼睛上带着放大镜,一个小人一个小人的看,检查有没有闭眼的,有闭眼的,老师傅就用铅笔或者小刀这样的工具把眼睛划开,或者干脆画个眼睛上去,这样就早就了一张没有闭眼的集体照。这个手艺被称作“开眼”。

修改照片在前苏联其实由来以久,可以说已经成了一种传统。

1920年,前苏联摄影师布拉拍了一张在彼得堡的塔夫里切斯基召开第二次共产国际大会的代表们的合影,现在看到的是只有列宁和高尔基两个人, 可到了1972年,美国一名学者在阿姆斯特丹一家古籍书店看到的这张照片原件上却有20多人。

而在斯大林时代,照片修改已成为政治斗争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武器。他们表达自己立场、惩罚政治对手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在照片上做手脚。被照片修版术抹掉的25个人包括布哈林这样的斯大林心中的异己分子。

苏联时期几乎每一个出版社或报刊都有人数不等的修版师队伍。而对于苏联中央一级报刊来说,为领导人修改照片更是重中之重,所以人数自然有所上升,有时甚至多达二三十人。当然,修版师享受的优渥待遇也是苏联“修版业”兴盛的原因之一。

不过我认为苏联修版师的兴起在于苏联文化控制的加强。

针对异议份子和鼓舞国内群众的需要,使修版师的存在必不可少。

苏联早期也存在采用墨汁涂抹的修正做法,但到后来用墨汁涂掉面孔已不足够。掩盖面目的乌黑薄膜等于是承认这个人可能存在而这种主张本身,很快就成为一种不当之举,历史是个我们始终动手修正的错误。

作者感兴趣的宝子可以看看安东尼•马拉的《我们一无所有》,第一部分《花豹》有提到。

修版是很要求天赋的,要天生眼睛好。

作者你必须具备非常高超的技巧和极度敏锐的视觉,才有办法让人物消失于背景之中。我拿起放大镜和尖细的画笔,从她舞伴张开的 手指之间,涂去她的纤腰。我用喷笔修改她的手臂,直到只见她的 左手臂印蚀于聚光灯中,好像一只飘浮在风中、与一名寂寞男子共 舞的手套。我把那只手臂留在原处,继续修图。

作者——选自《花豹》

作者在最后,来张戈尔巴乔夫吧 ♡^▽^♡。

作者

極秘——LANS收容所最新章节 下一章 照片修版补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