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初为着他夺位之事,太后已经舍了一位女儿远嫁,如今怕是难啊。何况,因着没有养在身边的缘故,太后一向最疼爱这位幼女。
再说乾隆本还准备慢慢蚕食掉太后在朝中的势力。虽这般时间要更长久,但却是最稳妥的法子。毕竟太后是他名义上的母亲,有些事,他也不好做的太过明显。
免得让世人口诛笔伐,说他不孝。只是皇后这边,同样也是难为的很。皇上不表态,为了保全自己的女儿,太后和皇后,也竞相斗起法来。
一时,宫中倒是陷入了微妙的局面中。乾隆心知肚明。可如今两边都不好点破,所以他也只装作不知,静待事情发展。
三位大佬斗法,魏嬿婉她们这种小鱼小虾不过是被波及到的那一方。不过哪一位都不好招惹,而且这件事可不只是单纯的婚事这么简单。
其中还涉及着朝廷与蒙古之间的关系。后宫不得干政,这可是铁律,魏嬿婉没打算去挑战这个权威。何况,她想,后宫中应当有人忍不住,会先开这个口的。
果不其然,如懿见乾隆这般忧心,便忍不住替他游说起来。何况,攻心为上,若是和敬公主当真远嫁,怕是皇后真要一蹶不振了。
这样也能报答当初,出冷宫时,太后曾替她美言的恩情。太后望着下首的如懿,将她说的话在脑中回味一番,忍不住轻笑出声。“以往种种,哀家倒是小瞧了你,到底是乌那拉那氏的人啊。”
“太后谬赞了,臣妾不过是有恩报恩。何况公主担天下之养,本就该承担起责任来。和敬公主会明白皇上的苦心的。”
这话,甄嬛就没有接。她如今是越发看不懂如懿了,不过也不要紧。只要她想的法子能够帮到自己就够了。只是福珈忍有些疑惑,毕竟当初宜修皇后给她们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
这位娴妃,实在是有些难以想象。因此,等送走娴妃后,便询问起来。甄嬛不置可否,“无论娴妃是真不忍看着皇帝头疼,才为哀家出谋划策。”
还是如她所言,只是想报答哀家的恩情,都不重要。何况,若是皇后一家独大,那这宫中岂不是也少了许多乐趣。”
而且娴妃这话倒还真没说错,皇帝如今大权在握,已经越发不愿意旁人对他的决定出言置喙了。不然甄嬛也不会一直忍耐着,按兵不动。
还不是因为她足够清楚,若是自己先沉不住气,与皇帝争执,不仅取不到效用。反而还会适得其反,所以甄嬛一直在向皇后暗示,让她主动退出。
不过皇后对此的态度,倒叫甄嬛有些意外。到底是不够真心,平日里说的再孝顺,可是到临头,不就显出来了。
不得不说,如懿这法子的确是猜测到了乾隆心底里,最阴暗的这面。而且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制衡二字都是少不了的。所以便是乾隆心中不担忧,可守正派大臣,也不得不上书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