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是五岁的时候回到老家上幼儿园的,本来该上中班的孩子,因为额头有伤,就被分配到小班哪里去了。小班的孩子动不动就是哭闹,让年纪较大的沈青时常感到烦躁。门被老师锁上了,怕有孩子出去玩摔倒了。每当下午的时候,小班的孩子都要休息,那时候是沈青最悠闲的时刻。沈青会从自己的床上偷偷溜下来,隔着一面百叶窗看着中班的孩子的玩耍。
其中有一个小孩格外让沈青关注,原因无它。他太引人注目了。他踢着小小的足球,颠球、晃球,各类动作他做的很规范完美,即使让进入初中和大学足球队的沈青来做,也不一定做的那么好。小孩每天几乎都在同一个时间踢球,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即使是看了很多遍的动作,沈青依然没有看腻,依旧等照看的老师入睡时起床踮起脚看着男孩的动作。
沈青被这组流畅的动作迷住了,她踮起脚想看的更多,可每次围在足球男孩的人也很多,那些人群遮住了沈青的部分视线,沈青只能看见球由高到低,垂直方向运动。沈青很是沉闷,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推开门。
沈青侧着身子来抵着门,想借此推开门,可门毫无反应。沈青抿了抿嘴,换了个方向,背靠着门,咬着牙继续使力,门没有打开。不过沈青的鞋子与地板摩擦的声音越来越大,把本来在自己梦里的看护老师吵醒了。
老师一脸着急,快步走向前,把面部狰狞,背部因使力越来越靠近地面沈青搂着起来。沈青茫然看着逐渐蹲下去,轻轻握住她双臂,平视她的老师,不太明白 ,为什么突然把她拉起来。没过几秒,沈青挣扎着扭头往后看,追寻球的踪迹,球的踪迹被掩盖在人群里了,沈青失望地转回头,有些怨怼地看着老师。
老师注视着沈青,又看了看外面中班孩子嬉笑打闹的场景,笑了笑,抚摸着沈青的头,轻声问道:“青青,你想出去玩吗?”看着沈青不知所措的表情和指尖不停缠绕的动作,老师脸上的微笑幅度愈来愈大,“还是说,你想和他们做朋友吗?”
朋友?被上一个幼儿园小朋友集体排挤的沈青不太明白老师口中所说的朋友的含义,不过看着老师的微笑,沈青觉得那一定是一件很棒的事,所以老师才会在脸上表露出那样开心的笑脸。所以,沈青在几秒过后,肯定的点了点头。老师把沈青抱在怀里,安抚着,“青青,那么我们先从睡好一个午觉开始,好吗?”沈青觉得有点困了,任由老师把他抱在怀里,轻放在她的床位上,给她铺上一层薄薄的被子。夏天不能盖过于厚的,否则会引起热伤风的。
沈青就在老师的摇篮曲中慢慢进入梦乡。
没过几天,在老师对幼儿园负责人的建议和沈青父母的商议下,沈青待在小班不足半个月后,成功进入到中班的行列中。中班有两个班,沈青在一班。刚被老师领到一班教室门外的时候,沈青还有些期待,期待能看见那个足球男孩。可当沈青站在讲台上,望着下面的同学时,并没有发现那个足球男孩。沈青有点失望,可失望没过多久,就没有时间失望了。中班不比小班,中班需要学习汉字的简单书写和简单的算数,可对当时的沈青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
十以内的加减法,五十以内的加减法,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让沈青头疼不已。最让沈青感到害怕的不是上课回答不起,而是每天上学在学校门口遇见教加减法的小老师。虽然小老师每天接她进出校门都是是笑眯眯的,但是只要她在爸爸或者妈妈在的时候问起自己一道数学加减题,或者自己爸爸在幼儿园门口大声问自己数学的加减法题目的答案时,沈青就会变得无比沉闷。原本的精神气也像鲜花被摘下来放了几天一样,焉了。每当这时,爸爸就会露出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小时候的沈青一直不理解自己父亲这种一次次不断地问自己计算题,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快速准确地算出来,还“自取其辱”的行为。少年的沈青也时常问自己的爸爸这样做的理由,爸爸一直都说出真正的原因。直到沈青18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她和爸爸趁着妈妈上晚班之际偷喝爸爸深藏在米桶后面的啤酒时,一边喝酒一边吃花生,偶然聊起沈青在幼儿园发生的囧事后,爸爸这才吐露心声,说是因为别人家的小孩能很快计算出来,老师特意夸奖孩子,那个小孩的爸爸很有面子。说白了,就是自己爸爸的嫉妒心在作怪。
沈青听了爸爸的话,无奈的摇了摇头,一怔,突然想起那个小孩是谁后,面部温和起来,身子慢慢放缓,倚在餐椅上,眼神里流露着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光芒,嘴角也随着自己脑海里的回忆慢慢扬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