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好像一直以来都很忌讳“死”这个字,人一旦死亡,大家就会含蓄的说,啊,这个人走了,离开了。感觉不像生离死别,倒像是这个人只是短暂的离开,去往了一个大家暂时抵达不了的远方。
虽然无法见面,但是想着以后能见面,就觉得这短暂的离开也不是什么难熬的事情了。
沈青第一次听说死亡,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外婆去世了。妈妈痛哭了一天,沈青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回答道,是外婆离开了。
年幼的沈青还不能理解一次离开为什么妈妈会痛苦一天,所以也就天真的回答道,妈妈,那外婆去哪里了,我带你去找外婆呀。妈妈一把把沈青紧紧拥在怀里,眼泪打湿了沈青的衣领。
沈青第二次听说死亡,是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个和她同级不同班的男孩子在红色瓷砖那里假装滑冰的时候,不小心被初三的学长给绊倒,一头(具体撞在那里不清楚,众说纷纭,只知道是头部受的伤)撞在四棱柱的一处尖锐处,当场磕破了头,大量流血。
当时正打铃上课,沈青想去看的时候被老师呵斥回教室。那节课,三个班的老师都没来上课,只是叫了大家安静自习。沈青也只是听同班去看了现场的同学描述了场景。
血一直流,一直流到周围的草坪处。那个同学的头被磕破了一个好大的口子。
回家后的堂姐(堂姐读初二,和沈青一个学校),也谈论起这件事。说是立马送到医院,确实流了很多血。堂姐说自己在楼上看的很清楚。
过了几天,堂姐说那个小孩已经去世了,据说当场就已经没了气息了,送到医院也无济于事。小孩的家长有到学校“闹”,但是不知怎么的又没有消息了。
大概是学校给了钱,学校又有点关系吧。爸爸这样轻描谈写的说道。沈青默默的听着,不知怎么的觉得有些悲哀。 以至于事情过了那么久,他的父母都可能早已释怀,沈青依旧记忆犹新。
沈青第三次听说死亡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在读初中的儿子,因为学别人收保护费被捅死在小巷子里。
语文老师几乎有一个多月没来上课。后面终于来了来了,但是像是苍老了几十岁。眼神里没有光彩,脸部松垮着,偶尔脸上会露出痛苦至极的表情。
沈青虽然都是听别人说道死亡,却自己没有看过死亡场面,更没有再自己有自己思考的意识的时候直面过,亲身经历过死亡。
偶尔在学校家里遇见了很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的时候,想起这三件事,沈青觉得自己幸运的活在这个世界,真好。自己没有遭受过任何病魔的折磨,也没有因为生存而活不下去,不至于在刚开始用自己的意识看待世界的时候,就被迫离开这个世界。
所以一切看起来过不去的事情也能够释怀,能够继续好好生活下去。
死亡也不只是死亡。它也给活着的人警示。
好好活下去,过好你自己的每一天。活着,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如果你还健康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已经是最幸福的幸运儿了。所以遇见再痛苦的事情,请坚持下去。连带着那些己经离开了的亲人朋友们的那份丢失的幸运一起勇敢的,开心的过好这一生。
等到春暖花开时,大家再次见面吧。我们再次谈起当初还没聊完的话题,吃着当初约好一起去吃的美食,一起去往终点,了无遗憾的去往下一世,再次与你相遇时,说出约定好的,只有我们知道的暗号。
我如此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