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并没有就此放弃,青泽村距县里有段时间,走路至少要三个时辰,还不包括回来的时间,不过他二叔家有牛车,经常会在村口接人去县里,只要给2文钱的车费就好。
贺知书(撒娇)爹么,你明天就陪我去吧。
五月正是农忙的时候,水稻也要开始种了,因着贺爹在给人家干活,就一直拖着,这些天赵氏一直都在后院种些蔬菜。
不过这段时间知书病好了,有不少人来送礼,这些都是要回礼的,去县里瞧瞧也好。便也就应了下来。
贺知书太好了!爹么,您休息,我去煮饭!
一想到明天能赚到钱,知书就格外激动,在这异世,他可是一文钱都还没挣到过了。
贺知书哦,对了,爹么,你把这些凉粉乘点出来和爹一起吃,其他的放去小叔家镇着吧!明天一起拿去县里。
赵氏本就是个宠孩子的,听他这样讲,除了照做还能咋办?
厨房的东西不多,几颗小白菜还有些缸豆,没有大米,只有些杂粮。看着那堆杂粮,知书有点为难,他只会用杂粮煮粥,毕竟在前世他都是吃的大米,杂粮蒸米饭应该不好吃。
看了看家里的调料,最后还是决定煮粥,顺便炒个醋溜白菜,辣椒炒缸豆。
房子那边快要完工了,这些天贺爹回来的比往常早,一进院子就看着自家哥儿站在灶前一脸的生无可恋。
爹贺文山书儿,傻站着干嘛呢?
还能干嘛?虽然原身的记忆中有打火石生火的法子,但是!不知道是拿出了问题,他居然打不燃。
贺爹看着那堆没起火的柴,再想想自家儿子从小娇生惯养,点了点头,顿时悟了。
贺知书心想:像他这种干啥啥不行的哥儿,应当也是少见的。心中也是有些羞愧,但也就那一瞬。
晚饭最后还是贺爹做的,他家爹爹爹么关系很好,不像有些人家坚守着“君子远庖厨”的想法,做饭都是谁有时间谁来做。
一家人吃完饭,知书赶紧把碗筷洗了,锅也刷了,总不能真的什么都不能做。
许是心里装着事,次日一大早知书就醒了,今天他要和爹么坐牛车去县里,赵氏刚好在厨房做饭,贺爹还没有去上工,这俩天就能完工了,每天不用这么急着过去。吃完饭后,把他自己夫郎和儿子送去了村口。
爹贺文山书儿有什么想买的和你爹么说,让你爹么给你买。
好好叮嘱了一番,才开始去上工。
牛车上人不少,大部分都是叔叔叔么,年轻的汉子哥儿一般很少有机会去县里。
赵氏为人热心大方,好相处,很快和大家聊成一片,叔么们还不忘打趣知书。
“书哥儿越发长的精致了,县里都找不出书哥儿这模样的哥儿来。”
赵氏年轻的时候也很好看,贺爹容貌更是不差,知书挑着他俩优点长,想不好看都难。
知书其实不太擅长这种场面,脸上挂着微笑,只盼着能快点到县城。
知书是第一次见到古代的县城,没有想象中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