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越拿了姚玉玲的钱,到商场买了两身衣服,隔天就跟着姚玉玲去见客户了。
最先搞定的是代言人,有了代言人她就能靠这个去忽悠别人了。姚玉玲见了几个商场的老板,她打算将自己的牌子开在商场里,成立单独的门面。因为牌子不知名没少遭到拒绝,但姚玉玲还是靠吹牛,拿下了几家商场。人家一看到代言人,立马就变脸同意了。
“玉玲姐,咱们的生产线已经生产的差不多了,快达量了。”
“嗯,其余的也要跟上。”
“其余的生产周期都短,在国庆先都能完成。”
姚玉玲当然不可能在卖一款面霜,她简单了定下了几个产品,作为辅助。主推是面霜,其余的只是捎带脚。不然这么大一个公司,就一个产品说不过去。
她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把钱赚回来,然后投入研发,接着研发新产品赚钱。
玉玲霜要赶在国庆上线,大家加班加点开始做最后的努力。终于赶上了热闹的国庆,正式上线了。姚玉玲在国庆一上午,去了三家商场进行剪彩仪式。国庆是商场人流量仅次于过年最多的时候,很快就涌入第一批人进入商场。
这些店里都是姚玉玲解散美容院的员工在管理,所以信得过。
代言人的牌子被放在显眼的地方,不少人进来买女明星同款。大家在导购的提醒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上午就成交了好多单。
玉玲霜相较于外国货,当然是便宜的。大家只要用了,就会知道跟国外的没区别。姚玉玲的技术都是学回来的,做的根本没差。国外的贵,赚的只是进口费和品牌费罢了。姚玉玲要让大家用了都说好,看清楚国货也是一样的。
“玉玲姐,三家店成交2000单了。”
“嗯,继续统计。”
“是。”
一个月后,玉玲霜又开始加大生产,前期生产的量都已经用完了。姚玉玲把赚来的钱留给研发,开始制作眼霜、精华。
护肤品线趋于完整,面霜、眼霜、精华、洗面奶、护肤水、唇膏,姚玉玲做了一整套。同样都分了肤质,供大家选择。补齐了生产线,姚玉玲将旗下产品做了两组套盒售卖。好品质大家是用的出来的,回购的人不再少数,量大价格又合适谁不喜欢。
一年后,姚玉玲的公司规模变大,她在郊区租了两个厂房,把写字楼利用起来。前期没有租厂房,也是因为公司暂时要不了这么多人,所以空着也是空着。
现在姚玉玲又招了许多人,什么年纪都有,把公司变得完整有规则。
两个厂房放宽了生产,无数个工人都在生产线上。姚玉玲趁热打铁,把玉玲这个品牌开到了更多的商场,有了前期的成功。她的品牌不再是无名小辈,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牌子叫玉玲。姚玉玲要铺满城市的每一个商场,扩大知名度。
姚玉玲永远不满足现状,她开始把目光投向别的城市。姚玉玲带着许越,开始游走另一个城市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