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游记(1):我家最初只有一间屋子
“我”终于有了被称为我的“家”。
我为你设计了很多家,
神洋洋自得地讲到。
却对我深深地说:“你会有一个家,但选择权不在我们。”
规则的投影,还是神残缺的梦?
“我”不知道。
“我”通过“家”迎接不属于“我”也不含于“我”的“客人”。
“客人”也会在他们的“家”里迎接“我”。
原来,每个“家”是不一样的。
起初,“我”的家可以用“一居室”描述,
“我”的家里很乱,
很多“客人”看到“我”家柔软舒适的沙发而后情不自禁地坐上去。
“柔软”驱驶“客人”坐得愈发陷入。
或许是这种“陷入”的美妙的感觉,
或许是还不够“陷入”,
又或许是“我”的“失职”,
“客人”意犹未尽地坐了起来,纵身一跃,
祈求神的规则吗?
如果只是如此“物质”的规则,
不用向我祈求,神说。
有“物质”的遵循“规则”的因,
自然可以获得“物质”的遵循“规则”的果。
这是神权的特许。
“我”家的沙发填充着“柔软”,
“客人”的裤口袋却装了“锋利”。
客人利用“规则”更加“陷入”,
“锋利”切削着“柔软”。
沙发的“柔软”,是自然数的个数。
裤口袋的“锋利”,是01之间的小数的个数。
这,是“我”定下的我家所遵守的规则?
这,是神的手笔?
都不是,“选择”不在我们。
规则的投影,还是神残缺的梦?
根据规则,
“锋利”终将划破“柔软”,
“客人”痛苦的再次从沙发上跃身而起。
祈求神的规则吗?
可如此“物质”的规则不需祈求神便会出现,这是神权的特许。
“客人”不是祈求规则的馈赠,
规则刚刚伤害了“客人”,
“客人”又是按照规则方才从沙发上跃起。
究竟是规则的投影,还是神残缺的梦?
这次,是“客人”问得。
“我”只是看客罢了。
你为什么不说是我呢?
选择不在你,也不在神。
是啊,究竟是谁导致我家小的只能放下一个沙发?
又究竟是谁,导致我选择了一个只有沙发和铁刺的家?
因为空间和功能,
“我”只能将铁刺隐藏于沙发之下。
为了可以吸引“客人”。
如果没有了“客人”,
“我”的家便失去了“意义”。
失去存在的意义,
家是否存在便不重要了。
可是,神还会为我设计很多家吗?
“我”必须这样做。
好在总有一些特别的“客人”,
不去尝试贪婪地索取柔软,
为“我”家带来“必需消耗品”和“新东西”。
他们带来了纸笔。
为了“我”更好的家,
为了“客人”的体验,
为了可以招待更多的“客人”,
“我”执笔绘图,
幻想着“美好”“一居室”的样子。
终究是“我”寻求“安逸”的妄想,
“一居室”并不足够“美好”。
这应归于“我”的欲望,还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