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曹文轩先生写的《草房子》,感慨颇深。《草房子》中描写了油麻地里的人和事。通过油麻地里发生的种种事件,不同性格的人,突出典型,描绘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文章由一篇一篇章节构成,像是电影的故事情节,每个情节都为我们介绍了一个人的事迹。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两个角色—秃鹤以及秦大奶奶。
秃鹤是这本书的开篇章节,给我印象最深,读完这篇,我很喜欢这个孩子。他是油麻地的“笑草”捣蛋鬼,不受老师和同学欢迎,再加上一颗光秃秃的脑袋,让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低。秃鹤在书中的形象是有变化大的,对于孩子们的嘲笑,他由一开始的欣欣接受,到后来的不喜欢自己的缺点,整天带着“白帽子”掩饰自己的缺点,到了最后,他变得无所谓,坚强,他的自信,化缺点为优势,无不处处体现出他渴望展现自我,让自己为人所关注。印象深刻的是,他演出结束后到河边大声呐喊和哭泣,让我体会到一个内心孤独的孩子重新找回自己存在的意义的开心。
秦大奶奶的形象也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前期他由于土地问题和油麻地的人们相处十分不融洽,经常去学校捣乱,添麻烦。她将鸡鸭赶进教室,场面可笑,活脱脱一个固执的老太太,以及到最后,她渐渐感受到心与心交往的温暖时,化作了油麻地的守护者,慈爱地看护着油麻地小学与孩子们。刚开始,死了丈夫的老太太很孤单,油麻地是丈夫留下的唯一念想。她只是想一个人独自收藏,但随着油麻地小学的建立,她“独占”愿望被打破了,成了一个“坏老太”。但在书中可以发现,她虽然固执不通情达理,但内心是善良的,她能静静地与桑桑交换心事,舍命救椿水的孩子,是一位可爱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