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带你回到中国历史的时间长河。

公元1840年,英国将领伯麦率军封锁广东河口,中英之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战争的苗头其实早就出现了,不久之前,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英国商务监督义律致信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说,中国政府侵犯了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议对中国不宣而战。
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为远征军舰队总司令,抵达中国海域后,由海军准将伯麦封锁广东江面。不过,林则徐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他刚到广州后就增添炮台、整顿水师,英国人没占到便宜。
懿律见广州战备森严,封锁了广东江面后,率军北上。来华之前,英国政府制定战争计划,为防止清军偷袭,命英军离开广东后前往江浙,借去封锁杭州湾和长江口,然后北上和清延谈判。
懿律北上抵达舟山群岛附近,发现定海驻扎大量清军,于是给清军下通牒,命其在半小时内交出炮台投降,否则开炮轰击。清军守将率军抵抗,但由于准备仓促枪炮落后,很快就失守。
英军攻陷,定海后北上京津,道光闻讯大怒,忙令沿海各省增强战备。直隶总督琦善剑清军装备落后,不是英国敌手,劝皇帝说长期严防死守,不如满足英国要求,免得他们老来捣乱。
英国此时纵横在中国海面,道光害怕事态扩大,让琦善去了解英国诉求。琦善派人接受了英国的外交信件。说中国禁烟损伤英国利益,并要求各让海岛赔偿烟价,清廷明白了英军来意。
道光见英军来势汹汹,将禁烟责任推到林则徐身上,说自己林蒙骗,将其免职,琦善对英军说,你们先回广州,其他好商量。英军认为达成目地,返回的广东。
英军返回广州后,琦善也以青衫身份到达广州,开启中英谈判。他承诺满足英国赔偿烟价、开放口岸的条件,但始终拒绝了割让岛屿给英国,英军代表见琦善不肯就范,决定再度开战。
清廷对英军回地始终没有正确判断,琦善和英军议和后,道光认为英国是想来中国做生意,甚至撤出了沿海各省增强站备的命令,但英军却在不断增兵, 清廷在战争中再次处于被动。
英军率先进攻广东大角、沙角两处炮台,守将陈连升父子战死。琦善被迫让步,和英国签订条约,变成了将香港岛割给英国。道光闻讯大为震怒,将琦善革职抄家,派奕山进前线作战。
不过,新任钦差奕山是个纨绔子弟,根本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他到广州后,日日饮酒作乐,还到处派人购买西洋钟表。他打了败仗之后,却给道光皇帝写信说,自己在前线取得大胜。
接连战败的奕山很快被英军围困在广州城内,并向英军缴纳六百万两白银作为“赎城费”,换取了英国的暂时退兵,但英国人并不满意他们在战争中得的权益,再度离开广州北上。
英军北上攻击目标是厦门,镇守厦门的是闽浙总督颜伯焘,他在厦门增置炮台,海防布置十分充足。但厦门炮台都镶在城墙中。打起仗来不灵活,无法左右转动,在海战时作用不大。
攻占厦门后,英军继续在江浙一带攻击沿海城市。英军利用大雾天气在定海强行登陆,守将葛云飞率兵拼死抵抗, 可敌我双方军事装备差距太大,清蒸火枪的射程远不如英军,葛云飞身重40余弹,连同部下士兵二百余人,全部战死。定海失陷后,镇海,宁波也相继失守。
定海、镇海和宁波号称浙江东部三座重镇,相继被英军攻陷,清廷内部一片慌乱。道光任命杨威将军奕经奔赴前线,可奕经没战争当回事,一路游山玩水,用了近四个月才到前线。
到达浙江后,道光想给奕经增添兵员,但奕经给道光上奏说,前线士兵充足,根本不用费事征兵。曝光看到很欣慰,说等着他的捷报。
奕经没有详细了解敌情,就兵分三路出击,想将英军一举击溃,可没想到因英国人买通了一个中国汉奸陆心兰,这人混在奕经手下将领张庆云的幕府中,把清军作战计划全都泄露给了英国人。奕经三路大军出击,很快被英国击败。
奕经在清军败退中逃出杭州,再也不敢出战了。奕经的战败也摧毁了道光战斗到底的信心。面对多次的战斗失利,道光认为用军事手段已经很难解决英国问题决定和英国停战议和了。
英国入侵标志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_____取自百度文库《清史:第一次鸦片战争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