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九晓龙武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花与植的古史传说

九晓龙武

1、天女花:传说王母娘娘身边有一个吹笙的仙女把天庭瑶池的木兰花移摘祖山。王母娘娘罚笙女去银河涣纱,笙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甘愿化做祖山的一块巨石。天女木兰由此得名。

2、胭脂花:很久以前,嫦娥奔月时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全掉落在皖山中。皖地是很有灵气的地方,于是第二天清晨漫山遍野长满了胭脂花。

3、紫菀:传说紫菀为痴情的女子所化,为了早猝的爱人,在秋末静静开着紫色的小花等待爱人漂泊的灵魂。另一个传说是死去的人为了告慰爱人,在秋天时候,坟墓的周围就会开出淡紫的小花。

4、紫藤花:紫藤花有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有个美丽的女孩想要一段情缘,在女孩感到绝望无助的时刻,白衣男子上前用嘴帮她吸出了脚踝上被蛇咬过的毒血,女孩从此便深深地爱上了他。

5、栀子花:栀子花是天上七仙女之一,她憧憬人间的美丽,就下凡变为一棵花树。老百姓知道了,从此就家家户户都养起了栀子花。

----

《诗经·召南·甘棠》说:“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悦)。”后世以“甘棠”比喻卸职后的地方长官,用甘棠遗爱或甘棠之爱来形容人民对卸职地方长官的怀念,有时也用在对卸职地方长官的颂词。与《诗经》有关的著名植物典故,还有摽梅之候。摽梅之候指女大当嫁或男大当婚的年龄,常被应用在历代文学作品上,典出《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正史上耳熟能详的植物典故也不少,例如“薏苡”。薏苡又名回回米、西番蜀秫、草珠,叶形如黍,开红白色花,农历五六月间结实,果实灰白色至青白色,形如珠子,乡间小孩以线穿连如串珠,当作戏耍玩具。《群芳谱》记载:薏苡“处处有之,交趾者子最大,出真定者佳”,而薏苡“舂米为饭,甘美”,但也造成历史上的奇冤巨案。根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名将马援任职交趾时,喜欢当地薏苡滋味,返国时载满一车的薏苡子返乡,却被误认所载者为珠宝,诬陷他搜刮民脂民膏,而株连妻室儿女;并衍生出成语薏苡兴谤、薏苡明珠(把薏苡错当明珠),比喻故意颠倒黑白。历代诗词中使用此典故的诗词很多,如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珠玑当尽掷,薏苡讵能谗”及宋·刘克庄《湘中口占》:“书生行李堪抽点,薏苡明珠一例无。”

薏苡的果实形如珠子,灰白色至青白色。

出自诸子百家、经书的植物典故,则有以下诸例。二桃杀三士,比喻用计谋杀人,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治子三人臣事齐景公,都以勇力闻名,但互相争功。齐相晏子谋除之,请景公拿两个桃子赠给三人,叫他们论功吃桃,结果三个人都弃桃而自杀了。余桃啖君,比喻爱憎喜怒无常,典出《韩非子·说难》:卫国法律规定,偷驾驶国君马车的人,其罪断足。弥子瑕母亲生病,于是假托君王之命驾车出去。卫国国君知道了,说:“真是孝顺,为了探望母亲忘了断足之罪。”次日,弥子瑕与国君游于果园,吃了甜美的桃子,剩一半给卫君吃,卫君说:“你对我一片赤诚,知道桃子好吃,而让我品尝。”过了不久,弥子瑕失宠,卫君开始算起旧账:“你以前偷驾我的车,又让我吃你吃剩的桃子。”同样一件事,从前受到称赞,后来却成了罪名,都是因为爱憎情绪改变的缘故。望梅止渴,意为凭想象或空想使自己感觉舒适,亦即自我安慰之意,典出《世说新语·假谲篇》:曹操行军迷路,士兵又饥又渴,于是他对部队宣称:“前面有大梅林,结实很多,梅子味甘酸,可以解渴。”兵士听到后,口皆出水,聊以解渴。苞茅不入,指兴师问罪的借口:茅草包成束,称之为“苞茅”(苞同包),古人在苞茅上倒酒,使酒液渗透茅束去渣,以祭神示敬。春秋时,齐桓公以楚国不向王室进贡苞茅而妨碍周天子敬神为由,举兵伐楚。

上一章 神兽 九晓龙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古时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