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七巧板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了国外。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
除了七巧板之外还有四巧板、五巧板、九巧板、十巧板、十二巧板、十四巧板、十六巧板、百巧板等。这些巧板,板块数量不同,形状也多有区别,为巧板家族增添了无限光彩,为游戏平添了无穷乐趣。
鲁班锁
鲁班锁大家应该不陌生,它又叫八卦锁、孔明锁,是古代起就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
这是一种用木块制作而成的玩具,可拼可拆,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用咬合的方式将木条交叉相交组合,十分牢固。
最常见(经典)的鲁班锁是如下图,由六根条棍组成的,每一对条棍都和另外两对垂直交叉。
鲁班锁看上去简单,其实内部构造机关重重,若不得要领,很难完成拼合。它对放松身心,开发大脑,灵活手指均有好处,是一款很好的益智玩具。
关于鲁班锁的来源,相传是鲁班为了考验自己儿子特意做给他的玩具,也有说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根据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
其实,鲁班锁真正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
所谓榫卯指的是在两个木条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和卯相互拼接咬合,若用蛮力很难将其分开。
所以说,不要小看古时候孩子们的玩具,它的原理可是广泛运用于古代建筑和家具当中。
虽然不用像现代建筑一样用水泥砌在一起,且单个零构件都比较单薄。但结合于整体,它却比现代结构还牢固,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会说:
“榫卯万年牢”
更可贵的是,因为不是完全固定的,所以这种结构能够接受轻微变形,这异味着榫卯运用于建筑中对抗震能产生奇效。
华容道
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对华容道这个地名肯定不陌生,而这个游戏正是取自《三国》中华容道的故事。
当年,赤壁大战中,曹操被刘备和孙权连手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结果又遇上诸葛亮的伏兵。此时关羽作为阻难曹操的关键人物,却为了报答曹操曾经对他的恩情,帮助曹操逃出了华容道。
这个故事正是华容道游戏的起源。
棋盘中,马超、黄忠、张飞、赵云四大将将曹操团团围住,前又有诸葛亮派出的四个小兵挡路。
玩家需要通过挪动棋盘当中的棋子,将曹操从最下方送离‘华容道’。那么,如何带领曹操从“困境”中突破兵卒逃离,关羽当然就成为解开这个游戏的关键。
华容道的“解密”步骤,丝毫不亚于上面的九连环。20世纪中期,不少大师都通过研究华容道来解析其中步骤。苏州师大的许莼舫先生在《趣味数学》中详细分析了华容道游戏,给出了100步的解法。
直至目前,全世界公认华容道最少步数也达81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