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飘窗上的一盏灯
本书标签: 现代 

谈美书简

飘窗上的一盏灯

一)明了实用之后,才可以对他起反应动作,或是爱他,或是恶他,或是求他,或是拒他,

(二)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三)美感经验就是形相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相于直觉时的特质。

(四)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五)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六)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不拿盛酒盛菜的标准去估定周鼎汉瓶的价值,不把一条街当作到某酒店和某银行去的指路标。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相。他们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七)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

(八)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于是本来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

(九)”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十)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

(十一)弗洛伊德派的学者的错处不在主张文艺常是满足性欲的工具,而在把这种满足认为美感。

(十二)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十三)联想是知觉和想像的基础,

(十四)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

(十五)批评学者有派别的不同,所认到的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第一类批评学者自居“导师”的地位;第二类批评学者自居“法官”地位;第三类批评学者自居“舌人”的地位;第四类就是近代在法国闹得很久的印象主义的批评

(十六)从积极方面说,我们已经明白美感起于形相的直觉,而这种形相是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生有一种距离;我们已经见出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关系,知道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见出美的形相。从消极方面说,我们已经明白美感一不带意志欲念,有异于实用态度,二不带抽象思考,有异于科学态度;我们已经知道一般人把寻常快感、联想,以及考据与批评认为美感的经验是一种大误解。

(十七)什么叫做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

(十八)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

(十九)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

(二十)形相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二十一)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情人眼底出西施。”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你在初尝恋爱的滋味时,本来也是寻常血肉做的女子却变成你的仙子。你所理想的女子的美点她都应有尽有。在这个时候,你眼中的她也不复是她自己原身而是经你理想化过的变形。你在理想中先酝酿成一个尽美尽善的女子,然后把她外射到你的爱人身上去,所以你的爱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躯骸。你只见到精灵,所以觉得无瑕可指;旁人冷眼旁观,只见到躯骸,所以往往诧异道:“他爱上她,真是有些奇怪。”一言以蔽之,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

(二十二)美的欣赏也是如此,它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不过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寻常恋爱都带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你既恋爱一个女子,就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带占有欲。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古董商和书画金石收藏家大半都抱有“奇货可居”的态度,很少有能真正欣赏艺术的。我在上文说过,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所谓“柏拉图式的恋爱”对于所爱者也只是无所为而为的欣赏,不带占有欲。这种恋爱是否可能,颇有人置疑,但是历史上有多少著例,凡是到极浓度的初恋者也往往可以达到胸无纤尘的境界。

上一章 追风筝的人 飘窗上的一盏灯最新章节 下一章 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