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本身是没问题的,可是,当父母的很容易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你的孩子到底怎么想的。
说白了,你在为孩子的未来做一个长远的规划,你是计划人,孩子是执行人。如果计划很合理,很详细,执行人执行到位,就能取得想要的效果。可是,要是执行人不赞成你的计划,不愿意配合,你计划得再好,也只是一纸空谈。
就像小秦氏,因为被迫成为了填房,婚姻不幸,感到意难平,因此一门心思想要得到宁远侯爵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算计了一切,害了很多人。
明明顾廷烨很尊重她,曾真心把她当作母亲看待,哪怕顾廷烨继承了爵位,也不亏待小秦氏及其子女,可是,小秦氏就是不肯罢休,一定要得到爵位,百般迫害顾廷烨与盛明兰icon。
可是,她的儿子顾廷炜想要的从头到尾都不是爵位,而是兄弟情深,是亲情。
只要顾廷烨有良心,不愿意伤害二哥哥,那么,小秦氏计划得再好,也是白搭。
跟小秦氏一样,在《芈月传icon》里,魏琰icon也是一个稀里糊涂的母亲,为了自己的野心,拎不清,害惨了自己的儿子嬴华。
作为嬴华的母亲,魏琰自然一心希望儿子成为秦王,成为一国之君,也一直在为此努力。可是,到了最后,嬴华不但没有继承王位,反而丢了性命,还是背负上了造反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被后世唾骂的下场。
魏琰总是抱怨命运不公,抱怨秦王嬴驷icon无情,感到不服气,可是,魏琰不懂,让她儿子嬴华下场凄凉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要不是她这个老妈拖后腿,嬴华不是没有当上秦王的可能性。
嬴华作为秦王嬴驷的长子,又很能干,立了不少军功,对秦国的社稷江山是有很大贡献的。加上他十分孝敬,心地善良,对待能干又孝敬的儿子,还是长子,秦王嬴驷也是赏识的,也对其抱有很大的期望。
虽然嬴华不是嫡子,但是,他是长子,又有能力,在看重军事能力的秦国还是很有地位的,经常有大臣提议立他为储君,人脉还是有的。
秦王嬴驷也不是那种执着于让嫡子继承王位的人,更何况,他的嫡子也就是芈姝icon的儿子嬴荡一看就不是明君的料,若是嬴华真的适合,秦王嬴驷选择嬴华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他之所以最后放弃了嬴稷icon,传位嬴荡,主要是因为形势所迫。嬴稷太小了,不是嫡子不是长子,在朝中没有人脉,无法在短期内坐稳江山,而他的时日不多了,不可能在自己死之前稳住嬴稷的位置。
若是嬴华,秦王嬴驷就不用发愁了,以嬴华的军功和人望,加上年纪,怎么样也可以坐稳位置,即使是芈姝,也无可奈何。
最后,秦王嬴驷之所以没选择嬴华,而是选择了嬴荡,为了以防万一,留下了传位嬴稷的遗诏,就是因为魏琰拎不清,成为了阻碍嬴华成为合格君王最大的因素。
魏琰,是魏国的公主,她曾说过,自己与秦王的第一位王后是一母同胞,由此可见,她也是魏国的嫡出公主。
跟芈姝一样,作为嫡公主,魏琰也一心向着娘家,她明明知道自己在魏国的眼里,只是一颗换取利益的棋子,可是,却心甘情愿,身为秦王嬴驷的女人,身为秦国公子的母亲,一心一意为了魏国谋取利益。
这让秦王嬴驷如何可以接受?他之所以会很快厌倦了芈姝,不仅是因为本来就对芈姝没多大的感情,更是因为芈姝偏向娘家,为了楚国不顾秦国的利益,与他这个夫君不是一条心。
他曾告诉芈月icon,女人结婚了之后,要么得做一个婆家的好媳妇,站在婆家的角度思考问题,要么就回娘家去,无法两全。
虽然他的要求蛮过分的,很不合理,但是,他作为君王,若是为了一个女人,不顾秦国的利益,那么,他就不配当君王了。
而嬴华很孝敬,对母亲更是如此,这也导致即使魏琰提出无理要求,比如让嬴华损害秦国的利益帮扶魏国,嬴华也很难做到拒绝。
也许魏琰不会,也许嬴华可以拒绝,可是,秦王嬴驷赌不起。
要是魏琰拎得清,也许嬴华就可以当上秦王。就算当不上也没关系,要是魏琰懂得知足,不执着于秦王的位置,等到嬴华有了封地,她大可以跟着一起去享福,过上儿孙绕膝、儿孙孝敬的日子,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原生家庭》中写道:“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
希望你明白,孝敬父母,不代表着要对父母有求必应。当父母跟你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你不懂得拒绝,不是孝敬,而是在害他们,也是在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