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原出身官宦之家,8岁时,家道中落,四处漂泊,李大娘见她可怜又生得伶俐,心生怜悯,便将她认作干女儿。
李大娘心地善良,对待她也真如女儿一般。
她将自己的琵琶技艺全部教给李香君,还请来各种先生教她诗词歌赋,见李香君的琵琶技艺有了声名,引来了一些文人墨客,就在外放出消息称,但凡能指点李香君令其进步的,在媚香楼里消费不用付款。
李大娘如此精心培养李香君原就希望给她谋个好前程,而“梳拢”对当时的李香君来说,就是能找到的最好的出路。
可该有的梳拢银子却要耗费不少,这既是李大娘多年花费的回报,也是她检验对方财力的方式。
但这也难坏侯方域,他本人虽有些名望,但家教甚严,家里也不是很有钱,有了梳拢李香君之意后,他不敢向家中讨要又迟迟凑不齐银子,终日唉声叹气。
此事被一个叫阮大铖看在眼里,就资助了他一笔银子。侯方域喜出望外,很快和李香君办了梳拢仪式。
仪式上,李香君心中欢喜,脸上的笑意不住往外溢。
可到了当晚,侯方域走进新房时,她突然拔下头上的簪子,狠狠摔在地上,指着侯方域大骂不止,陡然事变,侯方域竟不恼反羞,愧然变色。
原来,就在当晚,李香君知道了那笔银子的来源。阮大铖本是戏曲家和文学家,为人很有才学,却和朝堂上的魏忠贤之流有很多纠葛。
当时,一些文人看不惯朝堂被魏党把揽,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国事,被称作“复社”,而阮大钺为了讨好魏党,经常残害复社文人,而他之所以给了侯方域这笔银子,就是想利用他做内应剿灭复社文人。
李香君没想到自己爱上的人竟如此没有气节,所以才在洞房之夜发了脾气。
侯方域也是一时被钱财所迷,忙不迭向李香君道歉,并表示会将钱归还从此不会和阮大钺有任何瓜葛。
李香君念及他深情这才罢休,柔声安抚侯方域道:“我不论穷富,日子都能过下去,只求你不失本心。”
随后,她变卖首饰,到处借钱,终于将钱凑齐还给了阮大钺,还警告他不要再与侯方域来往。
阮大钺恼羞成怒,开始找机会陷害侯方域。
侯方域为了躲罪,逃往他乡。
阮大钺又故意怂恿一个叫田仰的纳李香君为妾。
李香君被田仰逼迫,一气之下撞在了栏杆上。血溅在侯方域送给她的扇子上,这个情节也被后世编在了戏曲中。
田仰见她如此刚烈,也不敢再强求。可李香君的日子并没有因此变好,没多久清军南下,媚香楼也化作灰烬。
李香君和一个姐妹避到苏州,到处打听侯方域下落。
此时,侯方域也在四处找她,他原想在乱世中护住她,却不知,他此举反而害了她。
在侯方域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李香君,并隐瞒她的身份将她带回家为妾。
李香君为人处事处处得体,连侯方域的原配都渐渐接受了她。
谁知没多久,侯方域离家在外,他的父亲也辗转从别处听说李香君的身份。他深感耻辱着令将李香君赶出侯家。
彼时李香君已有身孕,行动不便,侯方域的原配念及以往情分将她悄悄安置,准备等外出的侯方域回家后再处理此事。
然而,心怀忧惧又没有得到好好照顾的李香君在产子时难产而亡,孩子也夭折了。
侯老爷听说后,自以为保住了侯家脸面,但他在得知自己儿子侯方域已经投降了清朝,做了明末文人最不屑的事情,却不曾发出任何反对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