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各种杂烩
本书标签: 二次元  各种cp  邀请驻站 

【随笔】光的停留与注脚

各种杂烩

(有借鉴。写到后面越没有灵感,有部分干脆直接照搬前面随笔的文笔了。)

一、黎明:光第一次练习签名

每天清晨五点三十五分,阳光先于我醒来。

它先是轻轻叩击东窗,像一位提前到达却不好意思按门铃的客人;随后把窗棂的影子投在地板上,一笔一画写下今天的日期。

我赤脚踩上去,影子便碎成细小的金箔,粘在我的脚踝上,像一枚临时签证——允许我进入“今日”这片新大陆。

那一刻,我总是想起小学课本里的话:“太阳是大地的闹钟。”

可我更愿意相信,阳光是在练习签名——用树影、屋檐、晾衣绳,为每一条街道、每一扇百叶、每一粒尘埃,颁发一份无法复印的身份证。

二、童年的光:被晒透的搪瓷盆

童年的阳光是实体。

它落在院子里那只白色搪瓷盆里,盆壁上的“囍”字被晒得发烫,手指一碰就要缩回;里面的水却凉丝丝的,像一条不肯升温的蛇。

我把脸埋进水里,再抬头,阳光便在我睫毛上碎成无数颗小星星,眨眼间就消失,只留下眼皮上微微的灼热。

那一刻,我第一次触摸到光的温度:它既可以灼烧,也可以清凉,取决于你肯不肯把脸埋进去。

三、少年:把光折成纸飞机

少年的阳光是动词。

我们把镜子碎片藏在课桌抽屉里,倾斜45°,让一束光射向黑板,像一颗逃学的流星;

我们把放大镜对准蚂蚁,看阳光在焦点处燃起青烟,像一位暴君在微型王国里点燃烽火;

我们把玻璃弹珠举到眼前,世界立刻被分割成无数颗彩色太阳,每一颗都在旋转,都在坠落。

后来,我们长大,镜子碎了,放大镜丢了,弹珠滚进记忆的缝隙。

可每当我看见玻璃幕墙反射的耀眼光斑,仍会下意识伸手——想接住那枚迟迟不肯坠落的纸飞机。

四、逆光:把影子当成底片

二十岁,我爱上摄影。

逆光拍摄时,阳光像一把被拉直的弓,弦上绷着无数细小的金箭。

人物被镶上毛茸茸的边,发丝变成透明的金线,睫毛成为光的栅栏。

我把照片洗出来,发现影子竟比实体更厚——它像一张被过度显影的底片,黑得发亮,黑得柔软。

那一刻,我触摸到光的悖论:它既可以照亮,也可以遮蔽;

它让被照者发光,也让照射者失明;

它把世界分成两半:一半叫“可见”,一半叫“不可见”。

五、失明的光:在黑暗里点灯

二十五岁,我短暂失聪——不是耳朵,是眼睛。

视网膜轻微脱落,医生让我戴两周眼罩。

第一夜,我躺在床上,听见阳光——是的,听见。

它从窗帘缝隙钻进来,落在木地板上,发出极轻的“沙沙”声,像一条刚出厂的砂纸,在打磨时间的棱角。

我伸手去摸,指尖触到一片温暖的绒毛,像摸到一只刚被晒干的猫。

那一刻,我第一次明白:光不仅可以被看见,也可以被听见、被摸到、被闻到。

它像一条忠诚的狗,即使你失明,它仍会在你脚边蜷成一团,用体温告诉你:我还在。

六、尘埃:光里的微型宇宙

阳光穿过百叶窗时,会暴露空气中的尘埃。

它们像无数颗小型行星,在光柱里旋转、碰撞、聚合、分散。

我伸手去搅,光柱立刻碎成无数颗细小的流星,尘埃却仍在旋转——它们并不因我的干预而停止宇宙。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尘埃,被阳光偶然照亮,然后继续旋转、碰撞、聚合、分散。

光不会为我们停留,却会为我们见证——见证一场名为“活着”的微型宇宙。

七、黄昏:光的缓慢退场

每天傍晚六点四十分,阳光开始退场。

它先是把影子拉长,像一位老人在慢慢伸直佝偻的背;随后把颜色调淡,像一幅被水浸湿的油画,边缘开始模糊。

我站在阳台上,看对面楼的玻璃幕墙由金变橙,由橙变粉,最后变成一抹灰蓝的剪影。

那一刻,我总是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别怕黑,太阳只是去另一边签名。”

于是,我学着光的样子,把今天的遗憾、疲惫、欢喜,一一折叠,放进抽屉,然后关灯——

让黑暗成为另一种光,让睡眠成为另一种签名。

八、尾声:把阳光折进书页里

如今,我三十三岁,仍在收集阳光。

我把它折进书页,让纸张散发出淡淡的麦香;

我把它藏进茶叶,让开水冲出金色的泡沫;

我把它写进文字,让句子在夜里发出微光。

我知道,光不会为我停留,正如时间不会为我倒流。

但我也知道:只要我愿意,随时可以在记忆里按下播放键——

让 1997 年的搪瓷盆重新发烫,让 2008 年的逆光重新镶边,让 2024 年的黄昏重新粉蓝。

阳光不是奢侈品,它是可回收的奇迹。

它每天清晨准时抵达,像一份无法退订的日报,

头条是树影,副刊是尘埃,夹页是蝉鸣与尘埃的合奏。

我们只需打开窗,伸出手,就能接住——

接住那一万次短暂的停留,

接住那一次漫长的、

不会重复的

一生。

上一章 【随笔】把冬天熬成一盏灯 各种杂烩最新章节 下一章 【随笔】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