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故事主线。
除了人物设置之外。接下来就该是故事主线了。
说起来,这部分简略陈述的文字,往往通过线形箭头的图形来连接一个又一个主要事件,于是,整本小说就像串起来的珍珠项链,每一个点上都是一个主要事件。这部分未必就是必需的,因为小说根据作者的构思与读者的阅读需要会有变化的可能,在中后期需要作重大的修改,于是原本所规定好的框架就不能用了。这跟主要矛盾的不同在于,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线情节则是因为这种关系而发生的具体事件。
所有的故事都是由四条主线构成的,这些贯穿了故事的主线,代表了对待问题的不同观点,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故事所表现的完整观点。
1:故事的目的主线:故事从外表看起来的样子,就像从山顶看一场战役一样对时间的整体观感。
2:主要人物的主线:从主角的角度从内在来看,事件从主人公——也就是我们在主线中所处的位置——的角度来看的观感。
3:受冲击的人物:以受主角所作决定的影响的人物的角度来看,所触发的声音和行动各不相同。
4:主观主线:把主要人物和受冲击的人物的观点结合起来看,这是个人的战斗。
我这里所讲的故事主线。是指整个故事大的框架。即开头和结尾。对整个故事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我们很多人写书,最初涌起写文冲动的,就是这个东西。感觉故事很爽,其实就只考虑到了这个简要的概述 只能算是大纲的一部分。故事主线,或者说是故事简述。这个设定好之后。就该考虑故事的卖点。
4.故事卖点
什么叫卖点,就是能够吸引读者的东西。让读者花钱的东西。如果一本书读者都不会花钱读。这还有什么意思。只能说写得太差,没有价值,只可用来混混时间。
其实这个卖点,在我们考虑题材的时候,就应该考虑仔细。这个故事,你究竟用什么来吸引人。是新奇的世界。是新奇的力量模式。是角色间的爱恨情仇。还是主角泡马子收后宫的爽Y历程。或者是什么。必须考虑清楚。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书用什么来让读者掏钱。那读者就更不会掏钱了。对于卖点。对有自己市场的老写手来说,相对好把握些。因为他们本身的名气,就是一个卖点。再加上自己己经有数百万字的写作经验。写出来的文也显得成熟很多,而不像新手写出来的文显得生涩。通常容易吸引读者些。
对于新手。就更要考虑清楚作品的卖点。
一本书。究竟能不能卖到钱,能不能让读者掏腰包。其实只要考虑几点。
第一、语言是否流畅
第二、角色是否鲜活
第三、情节节奏是否合理
满足了这三点,这本书就算能拿出去卖了。
如果这三点,你都不容易满足,不容易达到要求,那就得考虑其它的东西。很多作者,总是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真正能力。认为自己写出来的文已经够流畅了。满足了行文流畅这一基本。结果一看,却原来完全是流水账。这就是节奏没把握好,成为了流水账。
或者读出来感觉极为平淡,故事一点不爽。这就是用了多余的东西,写出了大量的多余情节,用了大量的赘述。读者就会说是拖情节。其实就作者本身来说,并不是想拖情节,是想让情节发展。结果却是转来转去的绕圈子。读者读起来头痛。
好。那么,在考虑卖点的时候。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能拿出卖点来。自己能否让角色鲜活,让情节紧凑,让故事流畅。或者,让故事有新意,或者打斗很精彩,或者其它什么能卖钱的。
就如我们卖手机。本来这玩意儿只要能播通电话就行了。弄个大哥大,80年代那种,都能满足这效果。但现在的手机。又是超簿。又是集成MP3MP4MP5,甚至MP无限。还带摄像头,还可以上网。这就是扩充卖点。增加卖点。
如果现在再拿过80年代的大哥大出来,也有卖点,那就是很“牛X”,可以用来做收藏,也可以用来做“装×”。但至少人家这个还算是卖点。
如果自己的卖点,考虑来考虑去的,都想不出来。那就玩完了。OK。卖点结束。自己考虑,各个人的商品,其卖点是可以不尽相同的。你的商品卖点越多,买的人就越多。你的商品卖点越少,甚至陷入普通得再普通不过,卖的人就越少。
大陆数十万写手。每天新出来几百上千本书。一本书,如果没有卖点,是只会被埋到最底层的。
5.分集大纲。
分集大纲,包括两个部分,甚至三个部分。一般说来,有两个部分就够了。分别是出场人物和故事详述。
出场人物,就是本集之中,会出场的人物。如果在主要人物之中有介绍,或者上一集有介绍,这一集只要有个名字就行了。如果之前没做介绍,这一集就得做个介绍,自己先要把这个人物设定好。
当然,如果只是一个出场只有一句话,然后结束的人物,就可以不用设定了。这就像我们拍戏的时候。一定会先考虑,这一个场景,会用到哪些演员,会事先通知这些演员做准备。你得先让演员出来准备好,放在那儿随时取用。
这个做好之后,就该是这一集故事的详述。
一集的字数,各种文有各种不同的标准。根据自己写的作品所属类别来。仔细设定,这一集,从开头,到这一集结束,每一个转接点。主要包括场景的转换和情节的布局。
比如这一集的戏,会先从船上,跑到桥上,再跑到屋子里,再跑到床上。这些场景的转换,你得分清楚。
然后就是情节。
他们从船上跑到桥上干什么,为什么又要跑屋子里,最后又跑床上干什么,结果如何。。。整整一集,你得好好设计。
一般说来。一万字的故事,需要100个字左右来设计。这就是详细的故事架构。
编辑看文的时候,经常会考虑作者的故事架构能力。有大纲,比没有大纲架构出来的故事更好。而老手,比新手的故事架构能力要好。如果又是新手,又不写大纲。那故事架构能力的评分,基本上会很难看。写出来的故事,会显得很凌乱。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写一点想一点。最后写出来,自己感觉很爽了。打得真精彩。这两人的甜言蜜语真感人。结果读者读起来,完全就不是那味儿。这就是架构或者布局。
就如演戏要先有剧本,后开拍。我们写文,也得先有这一集的剧本,然后再把角色放进去演。
分集大纲。这个并不一定要求都写。但有一点一定要保证好。就是至少6万字内,要有一份详细大纲。就如我们写书出版的一集一集。每一集开头的时候,你一定得把这一集的详细大纲写清楚。
涉及到每一个转折点,不管是主角力量的提升,两人感情的变换,地点的转移,突发性的事件。等等,仔仔细细的设置清楚。
最后,除了这一集的详纲大纲之外,你还得考虑到下一集故事的整体走向。如果是写上百万字的大长篇,那最好能写最近3集,21万字左右的故事详纲。这样才免得故事越写越散,越写越跑题,东打一场。西打一场。
有的作者会问:“如果把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设定好了,那我写起就没新意了啊,没激情了啊,这样写出来的故事好死板的。”其实不然。这类写手,所得到的写作激情,完全是来源于那些短小的片断。
就如我们先前所说的,写起来好爽。哇,我写这个打斗真精彩。哇,这两人床戏真刺激。结果,其实这种激情,就是那么一丁点作者的自以为是。对读者来说,根本就不能算是太大的激情。因为读者所要看的,是整本书。而不是你那一个短小的,自己以为读者可以“哇”的东西。
大家座在电脑边上这么长时间应该很累了吧,我请大家喝茶、喝咖啡,喝啤酒、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