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他们离婚了,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奶奶(爸爸的妈妈)和姥爷(爸爸的爸爸),是第一次去到那个村,是第一去到奶奶家。一切都是好陌生,唯一不陌生的是爸爸妈妈告诉我以后要在这里住了,那是你以后的家,要听奶奶姥爷的话。
当然我的学校没有变,还是那个花朵小学,只不过距离更远了,那时候我姥爷送我去学校,他也有电动三轮,是那种红色的,不过他不是开车工作。不知道我姥爷是不是金牛座他的性格和生活完全是和钱挂钩哒。他开了一个茶铺,能理发,能修自行车,能帮忙载人送东西,偶尔还想做点其他的,但我爸觉得太麻烦了,容易出事便不同意姥爷再做其他的事情。花钱也很小气,对外面物价不是很了解,他认为一个智能手机顶多九百一千,虽然说花钱小气节约,但省下来的钱要么换车要么不知道去哪里了,其实他也没有多少钱。那我奶奶对比我姥爷就不会,但是我奶奶是真没钱,而且奶奶还经常生病。奶奶是扫地的环卫工人,可想而知每天很累工资也不高,文化水平也不高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不会认(姥爷文化水平高一点点),但是我奶奶心眼不好,做事情不太正直,这是我不喜欢的一点也是奶奶的一大缺陷。
当然我每周周末也可以回到妈妈家,算是我们家的一个特别之处吧,虽然家庭变成了两份,我的家也有两个方向,具体说是妈妈家和奶奶家。
那时候三年级嘛,我还小,奶奶和姥爷对我还不错,就把我当成幼稚园小朋友一样,每天接送我,我到家也就写作业,不算很调皮因为我也比较内向腼腆。周五放学的时候就送我回妈妈家,周天下午又接走我,每次路过一家超市还会给我买一包好吃的虽然八九十块,但我当时就觉得好贵的东西一定很棒,当然我也蛮喜欢的。可能我因此从小习惯了“东奔西跑”,所以并不觉得奇怪,●倒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麻烦,越来越觉得自己可怜●。
三年级的暑假,我又回到妈妈家,那时候妈妈已经有了老公。妈妈只是让我熟悉这个叔叔,熟悉这个所谓的“爸爸”。一开始这个后爸对人很好,不抽烟不喝酒的,也没什么脾气。有一次我和妈妈吵架(我经常和妈妈吵架),我气冲冲摔门出去,说自己要离家出走(去奶奶家的意思),妈妈没有管我就说“让他走!”,婆婆见状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婆婆腿脚从这个时候就不太好,溺爱地说“哎呀,不要管你妈妈说的话”,后爸呢,他只是看着,等我气冲冲地走到了村口的马路上是妈妈才跑出来,吼着我说“你gr的,跑什么跑,说你几句你就跑?!”,后爸跟着是骑着电瓶车出来温柔地说“哎呀,小孩子嘛,不要管他,等他自己一会儿就好了”,妈妈生气地说“不管?!,不管以后更难管,娃娃(孩子的意思)就是要从小抓起(管理的意思)走。”便呦吼着我“走!”“走!”“几哈(快点的意思)跟着我回去”“我看你要跑哪里去”我便委屈巴巴的哭着回家。那时候就觉得后爸说话的语气神态内容真的好虚伪,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一个小孩子的感觉。
暑假过去我又回到了姥爷家,那时候不是特别特别喜欢待在妈妈家,所以我是一周(周末在)妈妈家一周姥爷家,或者两周/三周妈妈家一周姥爷家,反正不至于每周都去。可见我小时候还算是比较无忧无虑去哪里都无所谓,想去哪里也都可以。在妈妈家里妈妈家里人对我好,那边也有我的好兄弟苏石和苏玉;在奶奶家奶奶家里也对我好,也有一个闺蜜徐倩;反正我觉得哪里都一样啦。
大概开学一个月左右,我看见妈妈肚子大了起来,我知道妈妈是怀孕了,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回妈妈家,一直都安分地待在奶奶家。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孕妇偶尔要去医院哒,我怕哪天回到妈妈家,但妈妈家里没有人,都在医院,就没有人给我做饭没有人给我开门,毕竟我当时也没有手机没有钥匙也不会做饭--简直是傻乎乎天真的想法。
(插入:我当时是会用手机哒,只会玩《植物大战僵尸》《地铁跑酷》《切水果》,也不会联网不会使用流量等等功能,对手机有大概的了解,没有手机瘾,因为可以出门和兄弟玩,或者在家看奥特曼)(我是怎么接触手机的,因为在我二年级的时候爷爷开三轮载人结果被汽车闯入导致了转向和刹车太着急然后摔了,那段时间和婆婆照顾着爷爷(其实这个时候婆婆已经和爷爷离婚了,所以我家里人关系很复杂,但是家里有事,婆婆就会来,但不和爷爷一起睡),快出院两三星期的时候使用的手机,但不太认识很多字,那时候人们也不太依赖手机,可能只是流行起来了)
下一次来到妈妈家,就是妈妈打电话问我“幺儿(儿子的意思),你咋还不来妈妈家哦,是不是有谁不让你来哦,还是你不想来了?”问出这种话“是不是有谁不让你来哦”其实也很正常了,离婚家庭重组家庭应该会经常有这句话,双方都怀疑对方的人会做出这件事情,毕竟父母双方不想失去一个孩子,或许是一个孩子的劳动力,或许是对一个孩子的思念。我回答了我的想法(刚才写了),妈妈说“你好笨嘛,要是妈妈不在家,会提前打电话告诉你姥爷,你就不来了噻,那你这周过来嘛。”我憨憨地回答道“好嘛,嗯,我知道了。”
当然我去妈妈家的频率也不高大概1.5周去一次。
那一年,妹妹出生了,12月24日的,刚好是平安夜,我也希望妹妹平安妈妈平安,●也希望我们一家子(这一家庭里所有的人的意思)都平平安安。●
妹妹出生了,我就帮忙这照顾,我无聊啊,我不嫌累啊我觉得好玩啊,就帮着妈妈照顾妹妹。任务也不繁重就偶尔看着抱着,冲冲奶粉,拿拿奶瓶,婆婆这个时候也在家,因为婆婆肯定更懂的照顾小孩子。说实话婆婆也蛮累的蛮辛苦的,拉扯(照顾的意思)大妈妈,拉扯大我,还要拉扯大妹妹。
嗯…………过了段时间妹妹就不需要和妈妈一直待在家里待在房间里了,妈妈的身子也差不多恢复的很好了。
这个时候后爸也辞了工作,因为这次生孩子让他明白光打工赚不了钱,于是和妈妈想着开个店铺。
后爸是有商业头脑的人(其他特点以后介绍),他开了家店铺叫《苏妹米行》(妈妈姓苏叫苏梅,以妈妈取名的),主要卖米的,因为在镇上没有店铺专门卖大米,于是后爸和妈妈觉得这是商机,就开了家卖米店,当然还会卖一些调料包啥的,就类似厨房的用品。
那时候我四年级了,居然不明白自己家开了这个店的之后,家里还有点小富裕,但是我并没有细细品尝家里的富裕我就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