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过后,张晓就和邻居奶奶借来了一辆小推车。一通折腾过后,可算是把家里所有的废品都给堆了上去。经过一路的‘跋山涉水’可算是把这些个废品卖了,落得暂时的轻松。
“这个天气,怎么这么热啊。”张晓此刻正从废品站往家的方向走去。
“啊啊啊,热死了热死了。”
张晓推着个车实在是受不了了,虽是春天但人们早已感受到了夏天的闷热。走在大街上一眼望去,几乎都是一些穿短袖的。
只有张晓,在这么炎热的天穿着个外套:“我说妈也真是的,今天这么热,还让我套着个外套。说什么都是为了我好,刚出院不能再着凉。我看呐着凉倒不一定,不过肯定在没凉之前我就热死了。”
又累又渴的,张晓随便找了一块阴凉的地方歇歇。她坐在树荫下的石凳子上,大口大口的喝着从小卖部里面买来的水:“晒死我了,早知道我就晚点再过来的。”
说话间,一阵风吹过后,上一秒还是骄阳似火的天气,下一秒天空就开始下起了滂沱大雨。张晓赶忙拿起脱下的外套把它披在头上:“诶,我说你不要搞我,怎么突然下雨了,天气预报明明说的没雨啊。”
外套挡住了雨水,张晓依稀能够看清周围的环境,试图寻找一个能够躲雨的地方。
“诶呀,不管,就你了。”张晓看到附近距离她最近的一家开着的店。
“伯伯,我能进去躲会儿雨吗?”她披着外套真诚地看向店里的老伯伯。
“可以可以,孩子你快进来吧,别一会弄感冒了。”老伯透过老花镜看了看张晓。
张晓用外套擦了擦身上的雨:“老伯伯谢谢你啊,这雨突然就来了,一下子就下的那么大我也来不及买伞了。”
“不用跟我客气,大家都是一条街上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他继续干起了手中的活。
张晓擦完之后才注意到店内的装饰陈设:这是一家钟表店,店面并不大,只有10多平方米。两边墙上、玻璃展示柜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时钟和手表。店内安置着一张老旧的修理工作台,桌上夹着一盏台灯,散落着零零碎碎的手表和时钟零件、以及一堆修表工具,沾满的岁月的痕迹。这与这家店的主人一样具有年代感。
张晓边环顾四周边和店主交谈着:“老伯伯,你这店可得有些年头了吧。”
“是的,我从小时候就跟随我的父亲学习如何修表,那个时候每个月工资只有30元。”老伯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继续说道
“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店,都是在一个钟表社里面工作。后来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国家改革开放,集体钟表社进行了体制改革,国家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大多数的钟表师傅都离开了钟表社。”
张晓听完之后表示赞叹:“那老伯你一定很热爱这份工作了,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这么久。”
“我43岁从钟表社出来过后就没想过转行,当时就想着开一家自己的钟表店。所以,在1998年的时候我在东门街买下了这间铺面,打算开一家钟表店。”老伯放下了手中的螺丝刀又换了一个工具,继续修理着他手中的表。
“不过现在好像很少有人用以前的那些钟表了。”张晓看着有点冷清的店说道。
“是啊,现在科技进步了,人们有一个小小的手机就能解决很多事情。钟表店也越来越少了,只剩下以前的一些老顾客偶尔还会上门拜访。”
“不过你可不要小瞧这个小小的门面,最红火的时候我们还聘请了3位销售帮忙。他们在店前卖表,我和我儿子就在维修台上忙个不停。”回想当年,老伯眉开眼笑,脸上尽表露出自豪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