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7训练营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一军与二军的洗牌战风声鹤唳,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任何一点优势都可能成为决定性的筹码。
柳莲二,立海大的数据大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的数据网球在高中生那些怪物级别的实力和层出不穷的新招数面前,偶尔会显得力不从心。更新数据库、修正模型成了他废寝忘食的目标。
而整个训练营里,最大的数据谜团,无疑就是星野汐。
她就像一个行走的悖论。拥有着看似纤细的体格,却能完成三船入道特训的非人项目;打着没有固定流派、甚至称不上“华丽”的网球,却能让一众高手捉摸不透;明明是个“数据分析师”,却似乎对每个人的技术特点和弱点了如指掌。
柳莲二的笔记本里,关于星野汐的那一页,早已不是简单的数据记录,而是布满了问号、概率区间和各种推测性公式。他试图用数据构建她的模型,预测她的行为,却屡屡受挫。她的反应总是基于一种他无法完全理解的底层逻辑,一种超越现有网球体系的“最优解”。
这种无法掌控的感觉,对于将数据视为圭臬的柳莲二来说,既是折磨,也是一种致命的吸引。
他开始了他的“数据收集”行动。
他会更频繁地“偶遇”星野汐,提出各种经过精心设计的、看似寻常的问题。 “星野桑,你认为在湿度65%、风速3级西南风的情况下,哪种发球方式成功率最高?” “根据你之前的观察,君岛育斗的‘谈判网球’在对手心率超过多少时最容易生效?”
星野汐通常会瞥他一眼,然后给出一个精确到令人发指的答案,有时还会附带一句:“你的模型忽略了环境压强对球体飞行阻力的微小影响,建议引入修正系数0.978。”
每一次这样的互动,都让柳莲二既兴奋又挫败。兴奋于获得了新的、高质量的数据;挫败于自己构建的模型再次被证明存在漏洞,而对方似乎总能一眼看穿本质。
他开始更隐蔽地观察她。训练时、用餐时、甚至休息时在树下看书时。他记录她的作息时间、营养摄入偏好、阅读书目类型、甚至与人交谈时的微表情频率(虽然大多平淡无波)。他试图从这些海量信息中挖掘出规律,构建一个更立体的“星野汐”模型。
然而,数据越多,模型越复杂,那个核心的“最优解”算法却依然如同笼罩在迷雾中,遥不可及。
这种近乎执念的观察,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幸村精市找到柳莲二,笑容温和依旧,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提醒:“莲二,数据虽然重要,但有时候过于专注,反而会错过更重要的东西哦。”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远处正在和黑部教练讨论着什么的星野汐。
真田弦一郎则直接得多,眉头紧锁:“柳!你最近太松懈了!总是盯着星野看什么?她的训练不需要你操心!”(内心:要盯也是我…不对!是督促!)
就连切原赤也都挠着海带头,迷迷糊糊地问:“柳前辈,你是不是也想找星野学姐补课啊?但是她讲的东西比老师还难懂哎…”
柳莲二对同伴的疑问避而不答,只是更加专注于他的“研究”。他甚至尝试在深夜的战术分析室里,利用电脑模拟与星野汐的对战。他输入了所有能收集到的关于她的数据:反应速度、移动能力、已知的回球选择偏好……
模拟结果却是一片混乱。电脑无数次报错,因为星野汐的“决策”模块无法用常规的概率树或逻辑链来定义。她仿佛能在瞬间穷尽所有可能性,并永远选择那条效率最高、代价最低的路径,无论那条路径多么匪夷所思。
一次训练赛中,柳莲二终于忍不住,亲自对上了星野汐。
他抱着验证模型的目的上场,试图用数据预测她的行动。然而比赛一开始,他就陷入了彻底的被动。
他的数据仿佛完全失效了。星野汐的打法没有任何固定模式,她像是能提前零点几秒看穿他所有的战术意图和数据陷阱。她的回球总是落在他最难受的位置,力量不大,速度不快,却总能打断他的节奏,让他空有一身力气无处使。
更让他心惊的是,她偶尔会开口,平静地报出一串数据: “柳君,你向右移动超过1.5米后,反手切削球的旋转强度会下降12%。” “当你心率达到158时,预判准确性会下降5.3%。”
她不仅在打败他,还在实时解读他!仿佛他整个人在她面前,只是一组不断滚动着漏洞数据的透明代码。
一场比赛下来,柳莲二汗如雨下,不是累的,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巨大冲击。他引以为傲的数据网球,在对方绝对的计算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比赛结束,星野汐走到网前,看着有些失神的柳莲二,平静地开口:“数据是工具,不是目的。过度依赖历史数据建模,会忽略实时变量和人的无限可能性。你的模型,‘噪声’太多了。”
这句话,如同惊雷般劈中了柳莲二。
他怔在原地,看着星野汐转身离开的背影,脑海中不断回响着“工具不是目的”、“实时变量”、“无限可能性”……
他一直试图用数据去定义她,捕捉她,却忘了数据本身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尤其是像她这样不断进化、无法用常规定义的天才。
一种前所未有的明悟和失落感同时涌上心头。他或许永远无法用数据完全解读星野汐,但正是这种无法解读,让她显得如此耀眼和……令人向往。
他那颗习惯于用数据理解世界的心,第一次因为无法数据化的事物,产生了剧烈的、名为“执念”的波动。这执念,似乎不再仅仅关乎网球和数据了。
他合上那本写满了关于她的数据的笔记本,深吸一口气,再睁开眼时,目光变得更加深沉和坚定。
既然无法完全解读,那就换一种方式去接近,去理解。
比如,先去弄明白,她刚才说的“噪声”具体指哪些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