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回归原点与“暴风雨中的对打”
三船入道的怒吼如同惊雷,在星野汐过度发热的研究思维中强行撕开了一道口子。分析室里令人窒息的数据迷雾暂时散去,留下的是一种近乎空白的迷茫和冰冷的自我怀疑。
她没有立刻去球场,而是罕见地提前回到了宿舍。她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地坐在床边,看着窗外逐渐沉落的夕阳。
“邪路”、“死胡同”、“神棍”……这些词语反复在她脑海中回响,刺痛着她理性核心的骄傲。但比愤怒更强烈的,是一种深切的困惑。
她错了吗?试图去理解那些无法被直接观测的变量,错了吗?「睡美人」的萌动,队友们那些细微的关怀带来的切实的效率提升,难道都是巧合或自我暗示?
还是说,三船是对的?她过于执着于构建完美的理论模型,反而脱离了网球最原始、最本质的根基——那具奔跑、流汗、感受着球拍击球瞬间反馈的身体?
她的目光落在墙角立着的网球拍上。它已经很久没有被纯粹地用于感受网球,而更多是作为数据采集的工具或验证理论的仪器。
一种强烈的、前所未有的冲动攫住了她——她需要重新感受它。不是作为分析师星野汐,而是作为网球手星野汐。
夜幕降临,训练场上空无一人,只有呼啸而过的山风和远处零星的路灯提供着微弱的光源。一场夏末的暴风雨正在天际酝酿,闷雷滚动,空气潮湿而压抑。
星野汐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球场中央,没有携带任何监测设备,没有平板电脑,只有一把球拍和几颗网球。
她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带着雨前土腥味的空气。试图放空大脑里所有复杂的公式和猜想,只是去感受——感受脚下地面的硬度,感受风划过皮肤的温度和方向,感受球拍握在手中的踏实感。
然后,她开始对自己发球。
没有计算最佳抛球角度,没有优化旋转和速度,只是凭感觉,将球抛起,挥拍!
“啪!”
清脆的击球声在空旷的场地上显得格外响亮。
她追逐着网球,每一次移动,每一次挥拍,都不再是为了执行某个最优路径,而是纯粹地去回应——回应球的来势,回应风的影响,回应身体肌肉的本能反馈。
起初,她的动作显得有些生涩,思维的惯性让她总是不自觉地试图去计算,去分析。但渐渐地,随着汗水渗出,呼吸加重,那种久违的、纯粹依靠身体本能和球感打球的记忆开始苏醒。
雨点开始落下,起初稀疏,很快变得密集起来。冰冷的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和衣服,脚下的场地开始变得湿滑。
但她没有停下。
反而,在这种恶劣的、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她感到了一种奇特的释放。
风雨干扰了球的轨迹,增加了变量,但这变量是如此的直接和物理,不需要她去思考什么“情感能量场”,只需要用更敏锐的感知和更快速的身体反应去应对!
雷声轰鸣,闪电偶尔划破夜空,照亮她独自在暴雨中挥拍的身影。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却让她的其他感官变得更加敏锐。她听着球穿透雨幕的声音,感受着脚下滑步时水花的溅起,体会着每一次击球时球拍传递来的、最纯粹的震动反馈。
她在雨中奔跑、跳跃、挥击,像一头被释放回自然的困兽,重新找回了身体的力量和速度带来的最原始的愉悦。
不知过了多久,雨幕中,另一个身影撑着伞,无声地出现在了场边。
是手冢国光。他显然看到了她离开分析室时失魂落魄的样子,或许也听到了三船的怒吼,放心不下,一路找到了这里。
他没有出声打扰,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她在暴雨中近乎发泄般地打球。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深沉而复杂。
星野汐注意到了他的到来,但没有停止。反而,她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
她捡起一个球,看向手冢的方向,虽然隔着雨幕看不清表情,但意图明确。
邀请。
一场无声的、突如其来的雨中对打。
手冢沉默了片刻,然后将伞放在一边,迈步走进了雨中,接过了场边球框里另一支球拍。
没有计分,没有言语。只有两个身影在越来越大的暴雨中,凭借着微弱的光线和多年的球感,进行着最纯粹的对打。
球速不快,因为湿滑的场地和沉重的球限制了发挥。但每一次击球都充满了力量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专注。
手冢的球依旧稳定而精准,如同磐石。 星野汐的球则多了几分野性和释放,不再拘泥于计算,而是更多地依靠直觉和身体记忆。
雨水冰冷,却浇不灭两人身上蒸腾的热气。雷声是背景音,闪电偶尔为他们定格身影。
在这场原始的对决中,星野汐混乱的思绪渐渐沉淀下来。
她感受到了。网球最本质的东西,就在这奔跑、流汗、肌肉酸痛、以及每一次精准回击带来的踏实感中。三船的话虽然难听,但核心是对的——她不能忘记这个根基。
但同时,那些无法量化的东西,真的就不存在吗? 手冢为何会冒雨前来?这份无声的陪伴和应战,背后是什么? 她此刻心中那种宣泄后的畅快感和与高手交锋的兴奋感,又是什么?
它们无法被放入公式,但它们真实地影响着她的状态,她的发挥,甚至她的决策。
也许,她需要的不是放弃对“隐变量”的探索,而是改变探索的方式。不再试图在实验室里隔离和测量它们,而是在真实的、血肉碰撞的网球中,去体会、去理解、去信任它们的存在和力量。
理论必须源于实践,并最终回归实践。
雨渐渐小了。 一场酣畅淋漓的、沉默的对打也接近尾声。
最后一颗球,星野汐打出了一记灵感乍现的、穿越雨幕的小球。手冢奋力追赶,却终究差之毫厘。
球停了。
两人站在雨后的场地上,浑身湿透,喘息着,看着对方。
星野汐抬手抹去脸上的雨水,看向手冢,那双琥珀色的瞳孔在雨后的微光中,清澈而明亮,之前笼罩的迷茫和偏执已然散去,多了一份沉淀后的清醒和……感激。
“谢谢。”她轻声说,声音有些沙哑。
手冢看着她,微微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他捡起地上的伞,递给她一把,然后拿起自己的球拍,转身离开,如同他来时一样沉默。
星野汐握着那把伞,没有打开。她抬头望着雨后天际渐渐散开的云层,深深吸了一口清新潮湿的空气。
回归原点,并未否定她的探索,而是为她指明了新的方向。
她的研究,该换一种方式进行了。不是在分析室里闭门造车,而是带着问题,回到这片她最初热爱网球的场地,用身体去求证,用心去体会。
暴风雨洗刷了迷茫,也带来了新生。星野汐的“最优解”之路,在经过这次短暂的偏离后,以一种更加成熟和坚实的姿态,重新走上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