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雅治番外:幻影与真实之间的游戏
仁王雅治的世界建立在虚实交错的钢丝上。他享受伪装,热衷欺骗,幻影是他最得心应手的武器与游戏。在他眼中,世界是一场盛大的化装舞会,而他是最乐在其中的舞者,直到他遇见了星野汐——一个仿佛自带“真相滤镜”的观察者。
最初,他对她产生兴趣,纯粹是出于“幻影大师”对一种新型“检测仪器”的本能挑战。他故意在她面前模仿柳生,模仿真田,甚至模仿幸村,精细到肌肉记忆和微表情,想看看这台“人形扫描仪”能否识破。
结果往往令他既挫败又兴奋。
星野汐很少会被完全迷惑。她或许不会立刻点破,但会在数据分析时,平静地指出:“仁王君,你模仿柳生君时,左肩下沉角度比本人多0.5度。”或者,“刚才那个‘零式削球’的旋转数据,与手冢国光的原始参数存在3.7%的偏差。”
她的目光,像最精密的探针,总能穿透他精心构筑的幻影,直接锁定他自身无法完全掩盖的、属于“仁王雅治”的底层数据特征——他的发力习惯,他的神经反应速度,他肌肉纤维的独特震颤频率。这种被直接“看见”本质的感觉,对他而言是新奇的,甚至有些微妙的不适,仿佛被人剥去了最心爱的伪装。
但很快,这种不适转化为了另一种形态的兴趣。他发现,星野汐的“看穿”并非为了揭露或评判,仅仅是她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收集数据,分析本质。她不在意他扮演谁,她只记录“此刻这个个体”的真实参数。
于是,他的游戏改变了方向。他不再仅仅是为了迷惑她,而是开始了一场更高级的互动——一场关于“真实”与“表演”边界探索的游戏。
他会故意在数据采集时,注入一些极其细微、只有她才能捕捉到的、属于“仁王雅治”的个性化信号,像是一个只有他们两人懂的暗号,想看看她是否会注意到,又会如何记录。他享受在她那双冷静的眼眸中,看到一丝因为捕捉到“异常但有趣数据”而产生的极细微波动。
他也会在她专注于某个复杂模型时,悄无声息地变成柳生的样子,递上一杯符合柳生礼仪的红茶,然后用柳生的腔调说:“星野博士,关于刚才那个动态视力追踪数据,我有些疑问。”然后饶有兴致地观察她是先识别幻影,还是先回答学术问题。
樱花树下,当众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挽留时,仁王没有像真田那样直接,也没有像幸村那样含蓄。他只是凑到柳生旁边,用他特有的、带着些许戏谑的腔调点明了她的难以挖角。这是一种间接的认可,也是一种将自身置身事外、却又清晰表明立场的“仁王式”表达。他相信她的选择,因为数据不会说谎,而她的选择本身就是最真实的数据。
世界杯后,他依旧乐此不疲地与她进行着这种独特的游戏。有时是在训练中,用幻影打出融合了多种技巧的、数据混乱的球,挑战她的实时分析能力;有时是在日常里,突然用某个熟悉的人的声线和她打招呼,测试她的瞬间识别速度。
星野汐对此的回应,通常是平静地记录下数据,然后指出他这次“表演”与“真实”之间的量化差异,或者直接锁定他本体参数的变化。她似乎将他的行为,也纳入了某种关于“人类行为可变性”的长期观测项目。
这种互动,在旁人看来或许古怪,对他们二人而言,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仁王雅治在星野汐这里,找到了一种奇特的安心的感觉——他无需时刻维持完美的幻影,因为总有人能透过表象,看到那个独一无二的、名为“仁王雅治”的数据核心。而她,也从他身上,获得了大量关于“人类个体可变性上限”以及“意识对生理数据影响”的宝贵研究样本。
他是她数据世界里一个活跃的、不可预测的、但极具研究价值的“干扰变量”;而她,是他幻影游戏中,唯一一个能真正欣赏(并记录)他所有“后台操作”的终极观众兼裁判。
这份关系,建立在虚与实的钢丝上,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彼此心知肚明的智力游戏。对仁王雅治而言,星野汐是那个能让他偶尔卸下伪装、却又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的、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份特别的羁绊,如同他银蓝色发丝间的狡黠,隐秘,独特,且充满挑战的乐趣。
【番外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