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比吕士番外:绅士礼仪下的精准共鸣与无声守护
柳生比吕士,立海大的绅士,以其优雅的举止、精准的激光束和与仁王雅治无间的配合而闻名。他的世界讲究规则、秩序与效率,任何事情都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精准”。这种内在特质,让他与星野汐的理性世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不言而喻的共鸣。
当星野汐初次出现在立海大时,柳生并未像其他人那样表现出明显的好奇或排斥。他只是推了推眼镜,用他惯有的冷静目光观察着。他注意到她语言的简洁精准,行为的条理分明,以及对待网球那种近乎于学术研究的客观态度。这一切,都符合他对“高效”与“专业”的定义。
他们的第一次正式交流,源于柳生自己的一项需求。他的“激光束”虽然精准强力,但对腕部和肘部的负荷极大。他希望能优化发力方式,在保持威力的同时减少对身体的损耗。他没有选择咨询柳莲二,而是直接找到了星野汐。
“星野博士,”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彬彬有礼,“冒昧打扰。关于我的发球,希望能借助你的设备进行一番分析,找到更有效率的发力模式。”
他的用词是“效率”,而非“减少伤害”,这巧妙地维护了作为选手的骄傲,又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星野汐欣赏这种直接而高效的沟通方式。她为他进行了详细的动态捕捉和肌电测试。
分析结果出来後,星野汐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模型说:“柳生君,你的发力过于依赖前臂和手腕的瞬间爆发。建议调整发力链条,增加腰腹核心和肩部大肌群的参与度,将力量传递过程更平顺化。数据显示,调整后,球速预计可提升约2%,而腕部负荷能降低15%。”
这个结果让柳生颇为满意。不仅解决了隐患,还能提升威力,这正是他追求的“精准优化”。他严格按照星野汐的方案进行训练,很快就感受到了变化。发球感觉更加流畅,威力不减反增,比赛后的手臂疲劳感也显著减轻。
这次成功的合作,奠定了柳生对星野汐能力的绝对信任。他成了她在立海大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这种支持并非轰轰烈烈,而是浸润在细节之中。
当仁王雅治试图用幻影去逗弄星野汐时,柳生会适时地出现,用一句冷静的“仁王,太失礼了”将其拉走。当切原赤也因为训练方案“不好玩”而闹别扭时,柳生会用他特有的、带着压迫感的绅士风度,平静地陈述遵循数据的必要性,往往能让切原乖乖就范。他就像星野汐在立海大的一道无形屏障,用他的方式和影响力,为她扫清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
他们的交流常常是沉默而高效的。一个眼神,一个简短的数据交换,就能理解对方的意图。柳生欣赏星野汐那种不受情绪干扰、永远基于逻辑的行事风格;而星野汐,或许也认可柳生这种将“理性”内化为自身修养的独特存在。他们仿佛是两个同样精密的齿轮,在立海大这台机器中,以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确保着其向着更高效率的方向运转。
甚至在与仁王的双打中,柳生也开始尝试融入星野汐提供的一些数据化思路。比如,根据对手的移动模式数据,预判仁王幻影的最佳触发时机;或者,根据自身体能数据模型,更精确地分配比赛不同阶段的体力。这种将感性的幻影艺术与理性的数据规划相结合的尝试,让他们的双打更加变幻莫测,也体现了柳生对星野汐理念的深度接纳。
樱花树下,柳生站在立海大众人之间,姿态依旧优雅从容。他听着迹部的宣告,幸村的暗示,真田的硬核承诺,内心却如同平静的湖面。他早已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数据(包括星野汐与立海大众人的互动频率、她研究课题与U17环境的契合度等)预测到了她大概率会留下的结局。当星野汐最终操作平板,做出选择时,柳生只是微微颔首,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他推了推眼镜,镜片上掠过一丝反光,那背后或许是一丝极淡的、名为“安心”的情绪。
对柳生比吕士而言,星野汐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能力卓越的专业人士,是能让立海大这台精密机器性能提升的“高级工程师”。他们的关系,建立在相互认可的专业能力、高效直接的沟通方式以及共同追求“最优解”的理念之上。这份羁绊,冷静、克制,却带着一种如同经过严格证明的数学公式般的、坚实而可靠的信赖。他是她理性世界在立海大的“秩序维护者”与“理念共鸣者”。
【柳生比吕士番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