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出殡
“大行皇帝”的梓宫不能一直停放在乾清宫内,而在正式安葬之前要将梓宫停放在景山的殡宫中一段时日。选取吉日“对大行皇帝”进行安葬,清代的殡宫在景山内分别是永佑殿,寿皇殿、观德殿。至于皇帝的殡宫选择在哪没有固定的制度。
将“大行皇帝”的梓宫从乾清宫抬到殡宫中。需在停灵期满后选择“吉日”举行。并举行“启奠礼”新帝带领皇子以及嫔妃在乾清宫殿内行礼、举哀。行礼完毕内官拿着“大行皇帝”的神帛,谥册宝放入车内。
之后起灵。起灵后按照“大行皇帝”生前仪仗、谥册宝车、神帛车、真亭、铭旌、和载有梓宫的龙辗。在东华门外送葬的武装队伍,皇亲国戚文物百官跟在送葬车后。送葬队伍中还有诵经的道士喇嘛,沿途设“芦殿”供停灵休息,沿途百官百姓跪迎以示哀悼。
梓棺到达殓宫后每到清明、百日、满月等节点,在殓宫要为“大行皇帝”举行“致祭礼”。王公大臣、后妃、命妇等随新帝到殓宫行礼、祭酒,颂文。并将所颂之焚烧,用以表示悼念。
三、下葬
“大行皇帝”的陵寝修建完成后选择“吉日”要将“大行皇帝”的梓宫已入陵寝进行安葬。这也是清朝皇帝丧礼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礼仪也非常的复杂,主要有告祭天地祖宗,入葬,谥号撰写,供奉牌位等礼仪。

下葬之前清朝的“观天象”部门,钦天监会选出吉日。禀告新帝。在正式进行下葬前三天会有专门官员到太庙、奉先殿、社稷坛进行祭拜仪式告祭天地祖宗。正式礼仪前一天由专人规划从殓宫到黄陵的路程并进行实地勘察。
正式下葬当日需要由新皇亲自到场,并主持下葬仪式。在“大行皇帝”的梓宫到达皇陵后,由新皇扶棺将“大行皇帝”送入皇陵的地宫之中。并安放在宝床上,地宫之内的一切礼仪完毕之后。所有人退出地宫并由专人将地宫的上石门进行封禁。
清朝皇帝的丧礼中还有一个人重要的步骤就是谥号的撰写。在雍正皇帝之后“大行皇帝”的牌位和谥号由新皇帝亲自撰写。撰写完毕后由大臣刻于石碑之上,牌位将带回太庙进行安放。享受后世子孙的供奉,之后新皇进行祭祀后礼毕清朝皇帝的丧礼才算告一段落。
在丧事上雍正帝哭晕了过去。清朝皇帝的丧事,很讲究哭,所有后宫女眷要哭,男人也要哭,而且要大哭,谁哭的越伤心,就表明越是孝顺。在很多文献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康熙帝去世后,雍正帝作为新君,为了表示孝顺和感谢康熙帝传位于他,大哭特哭,本也无可厚非。
不过,雍正帝确实“过火”了,在康熙小殓的时候,也就是穿寿衣的时候,《清世宗实录》中这样描述:“上哀痛号呼,擗踊不已。”意思是雍正帝大声号哭,而且是捶胸顿足,雍正帝为此还哭晕过去,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