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等变化。(例如,粉笔折断, 水的三态变化,电灯通电发光。)
(3)本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石蜡熔化,水结冰等。
2.化学变化
(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伴随现象: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伴随着发光等能量变化,这种能量表现为吸热,放热等。
(3)本质:微观分子或粒子本身被破坏,重组成新的分子或粒子。
例如:石蜡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注意点:①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③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胎,锅炉爆炸等是物理变化;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在水中滴加墨水而发生的颜色改变是物理变化;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
1.化学性质
(1)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2)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酸性,碱性,还原性,氧化性等。
注意: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化学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属性,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可能性。化学变化是有其他物质的变化。一般带有“可以”“能”“易”“会”等词的描述是化学性质,例如“酒精可以燃烧”属于化学性质,而“酒精燃烧”则属于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一般通过观察或仪器测知)
(2)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注意:①物理性质的表现形式可以不通过变化直接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等也可以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如熔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
3.氧气,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氧气: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的关系。
(1)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用来灭火,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等。石墨很软,成灰黑色,有滑腻感,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
这就只是化学笔记而已。
这一篇没写完。
下一篇接着写。
祝各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