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行人回到家的时候,赵奶奶和爷爷正在蒸窝窝头,红薯掺玉米面的窝窝头,蒸熟之后飘着一股淡淡的甜香味。
赵家人口众多,田地却不多,每年产的粮基本都不卖,全部用来自己吃。
这个年代细粮的产量很低,家中田地种的都是红薯和玉米,这些产量高的作物,因为赵家要卖凉粉,所以种的多是红薯。
每年收完粮食之后红薯直接做成红薯粉,玉米则晒干储存起来,需要吃的时候在用石磨磨成粉。
“好香啊。”孩子们在外忙活了一上午,回来闻见饭的味道,顿时就饿了。
赵晨人还没进门,就高兴的大喊着 “爷爷,奶奶,我们捉了好多鱼。”
听到小七说,抓了很多鱼,老人家也没放在心上随意地说道“行,把鱼放缸里吧。”
这些孩子们每天在外面玩都会抓些鱼回来,基本上都喂了家里的鸭鹅,她在厨房里忙着往屉子里放窝窝头,头也不抬地回答。
回来的还挺是时候,这刚蒸出的窝窝头,黄亮亮的,赵玉一闻这个味道也饿了,早上喝了点稀粥,早就消化完了。
赵玉带着他们把鱼往缸里一放,几个小子就迫不及待的要去堂屋吃窝窝头,赵玉叫住了他们,挨个监督他们洗过手,孩子们就一溜烟的跑了。
二姐儿赵绣特意拿了一个盆,把赵玉送她的那条草鱼单独放在了盆里。
赵玉笑着扶了扶额头,还真是个孩子。
“都回来了,屋里有蒸好的去吃吧。”赵家人多,每次蒸馒头都要蒸两三屉,不过现在天气还不算很热,赵奶奶便多蒸了一屉,虽然蒸的多,但是放几天也放得住。赵奶奶把最后一屉窝头放上才招呼孩子们吃饭。
“怎么这么多。”赵奶奶和爷爷在厨房忙完,回屋路过水缸,一看十几条三四斤的大鱼,着实吓了一跳,心想这些孩子不会是去主河道里用网捕鱼了吧。
赵爷爷心下一惊连忙问道“你们这鱼是怎么捉上来的。”
“就是用筐子啊。”赵晨不解的摸了摸脑袋,一脸茫然地回答,他们平时都是这样捉鱼的。
“多亏了大哥,他往那一站,鱼就全往他这跑。”赵路说着拿起了一个窝窝头,刚出锅的窝窝头还挺烫两个手来回抛着接。
“是呀,是呀,大哥可厉害了。”小四小七也点头附和道。
小六赵芳是个腼腆的女孩,平常都不敢跟赵玉说话,现在也跟着说道:“大哥今天可好了,还送给了二姐一条鱼呢。”
“是吗!”赵奶奶和爷爷更吃惊了。自己大孙子什么样他们清楚的不能在清楚了,能这么大方的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可真是少见。
自家孙子遭了这遭罪可真是长大了,赵奶奶看这赵玉的目光越发的慈祥。
赵玉被这样的目光看的浑身不自然,拿窝窝头的手都顿了一下,赶紧转移话题,“爷爷奶奶你们也吃。”
赵爷爷有些感慨的对赵奶奶说:“我们玉玉从小就有福气。”
“这些鱼就别吃了。拿到县里一条就能卖十文钱,一斤猪肉也才十几文,等把鱼卖了买些猪肉咱们回来吃。”赵家日子拮据从过完年到现在,已经有几个月没有吃过肉了,孩子们一听卖了鱼就能吃肉,纷纷表示同意,鱼肉哪有猪肉香。
赵玉表示没意见,虽然他是想,弄些鱼肉,让大家补补身体,但是既然他们想卖掉也无所谓,反正离得这么近,自己随时可以去再抓一些。
吃过饭,赵奶奶说下午让他们不要乱跑,都休息一会儿,在家把明天要卖的凉粉做了。大人们在外忙了一天,回来都累了,他们现在把凉粉做好,就不用他们在回来忙了。说完,赵奶奶和爷爷就回屋休息了。
孩子们却一点都不想休息,知道了要拿鱼换肉之后,这些鱼在他的眼里就是,香喷喷的肉啊。一群人全都跑到了院子里,围在缸边把鱼数了一遍又一遍。
“哦,对了。”赵晨猛地想起来,自己鱼篓里还有一个大河蚌,连忙取出也放进了缸里。
“大哥,真的会有珍珠吗?”看了几个小萝卜头满怀希冀的眼光,
也想逗逗他们说道:“有,大哥说有,肯定就有。”几个小家伙撇了撇嘴,感觉那个熟悉的大哥好像又要回来了。
看着小家伙这么可爱的反应,赵玉也是哈哈大笑和小朋友在一起心态就是很容易放松,哄着他们回屋午睡后,赵玉也回到了屋里。
趁着这会儿没人,他要把自己空间里的东西整理一下,只卖这几条鱼,根本不会对赵家的生活有任何实质性上的帮助。
前世自己虽然不是养尊处优,但也锦衣玉食的过了几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样的生活赵玉偶尔过过还可以,一直这样他可受不了。
赵玉回屋里坐在床上。意念一动,眼前便出现了自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