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所有人准备,全部去b区,第2场戏要开拍了!”
剧组的场务发出雷霆咆哮。
路人“你们两个干嘛的?没看到门口牌子写着不让进吗?门卫呢门卫呢,把他们两个赶出去!”
场务回头看到两个陌生的年轻人在不远处探头探尾的张望,顿时一顿无名火起,剧组拍戏都得防拍保密,就算他们拍抗战片剧组不咋滴,没多少人关注,但也不是能让普通人随进随看的!
——
说来,****明明没有人看,但为什么这么多人拍?
其实这是一个谬论,抗日剧一方面有上面扶持,倡导群众记住历史,另一方面真的有市场,40岁到60岁这一年龄段的老一辈观众,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特别爱看抗战剧、谍战剧、婆媳剧之类的。
再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真的赚钱。
打个比方,当年“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虽然在网络上引起的吐槽声很大,但却是当年在多个电视台的收视冠军,就连第2轮播出的时候,一集都卖200万,对比电视剧实际的投资额,利润属实高啊。
很多热门的“****”的利润率更是高达200%。
前几年的横店号称一年杀了“10亿鬼子”。
低廉的成本、固定的受众群、上头鼓励、利润翻倍,可不就这么多人拍。
——
而陈郁给介绍的这位导演,虽然在他看来是京圈的边缘人物,但在外界看来,能进京圈已经是他们可望不可及,需要大力巴结的,响当当的大人物了。
于是,这位大人物手下马仔之一,剧组场务吼完看到两人还是不动,更加生气了,拿起手中的喇叭,对这两人就是一顿怒吼!
路人“跟你们说话是不是没听见?耳朵聋了!快滚快滚,听不清楚吗!”
两人被吼得均是一哆嗦,吴洪贵挡在陈海军面前,对着气得跳脚的场务低着头说道。
吴洪贵“我、我们是郁哥推荐过来的。”
就在这时,刚好导演也因为喇叭声关注到这里,走了过来。
场务点头哈腰看着导演走过来,生怕因为自己用喇叭耽搁了剧组,连忙点头哈腰的解释道。
路人“导演,这两个不是我们剧组的人,一直赖着不走,他们还说是那个谁?鱼哥介绍来的。”
好嘛!因为吴洪贵不标准的普通话,让场务完全听叉了。
导演“鱼哥?余哥?哪个?”
陈海军“是郁哥,巨星陈郁!”
导演“哦哦,是有这么一回事儿,郁哥交代的原来是你们俩个人啊。”
导演连连点头,板着的一张脸肉眼可见的舒缓下来,温和的冲着他们两个笑。
导演“既然是郁哥介绍的,也不用试戏了,直接签合同进组吧。”
导演“今天能拍戏吗?还是要等你们休息几天再来?”
两个萌新头一回儿受到这种待遇,倍感受宠若惊,同时也深刻理解到,还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华国果然是人情社会。
合“能拍能拍!”
两人连连点头。
当然要先把合同敲定了,才能彻底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