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元年
李璟明登基为帝,改年号为“昌平”,立太子妃邵姝懿为后,顾南棠为贵妃,陈素瑶许念卿为妃。
梁忠“攒承休烈,化隆俗美,累洽重照,远垂万祀。我大行皇帝,仁度涵天,英谟宪古,励精宵旺,锐虑安攘,海宇快睹,维新疆土,勤思恢复,万机总揽,六幕是休。方启宏图,忽宾龙驭。爱膺顾命,及予胗躬。侧聆凭几之言,凛念承祧之重。文武群臣军民耆老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乃仰遵遗诏,与四月二十四日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朕以冲人统承鸿业,祖功宗德,惟祗服于典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毗尔中外文武之贤,赞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旧绪,愈茂新猷。”
即位诏书宣读完毕后,李璟明终于走上去梦寐以求的帝位,一步步朝着权利的巅峰迈去,看着脚下臣服的臣子,他才终于懂得什么是万人之上。
梁忠“朕惟乾施坤成,乃布和于四序,日明月俪,并临照于万方,故王者建邦,必正宫庭之位,圣人作则,首隆册命之文,所以理叙人伦,辅修内治也。朕丕绩鸿基,钦承大业,嫡妃邵氏,诞秀高门,禀贞华胄,淑恭中度,懿范性成,孝敬尽于晨昏,承颜养志,柔嘉著于宫壶,惠下肃躬,令德克全,徽章允称,宜册立皇后。泊慈闱失恃,典礼久稽,而宗事聿严,正名斯亟,兹敬遵慈训,载考旧仪,祗告天地太庙社稷,于昌平元年,册立邵氏为皇后。俾承光于轩耀,式正号于长秋,大礼既成,湛施应溥,于戏,祉贻璇室,宏昭式榖之原,福备椒庭,广锡敷恩之典,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邵姝懿(皎皎)臣妾叩谢陛下圣恩。
华服凤冠加身,姝懿踏着一步步台阶向李璟明走去,她不知眼前是何路,等待她的又是何等凶险,走的每一步都像是踏进一座巨大的牢笼。
李璟明看着姝懿,还是选择牵着她的手,这一主动代表他选择忘记之前的事情,他终究还是选择了退步,愿此后彼此能携手共进。
———————————————
澜安娘娘
邵姝懿(皎皎)澜安姨
澜安老身是想请求娘娘,让老身留在坤宁宫,伴您左右。
邵姝懿(皎皎)皇宫是非之地,澜安姨应该在宫外好好颐养天年。
澜安老身受先皇后和永安王府的恩,如今是心甘情愿的想留在娘娘身边。
澜安从前老身护不住旧主,如今不想看娘娘再举步维艰。
看澜安如此执着,姝懿最终答应了下来。
新帝登基,北离派遣使者前来献礼。
北离是大雍的邻国,虽国力领土不如大雍,可北离兵马兴盛,曾多次进犯长洲,北离与周边小国勾结心思蠢蠢欲动,一直是国朝的一大隐患。
此次北离使者前来,似乎另有企图。
昭阳殿
李璟明特意大办宴席,邀请了众大臣与皇亲国戚。
邵允安陛下
李璟明世子有何事?
邵允安先帝曾许诺臣与嘉德公主婚约,因当年先帝不舍公主,所以推迟了婚期,如今陛下可否为臣与公主定下婚期。
李璟明这是自然,只不过先帝崩逝不久,这婚期急不得。
邵允安与文慧三年前本该成婚,李煜泽因身体不好又不舍女儿,才硬生生拖了三年,他们之间已经错过太长时间。
北离使者臣参见陛下
李璟明免礼
北离使者臣此番受国主之命前来恭贺陛下登基。
李璟明使者远道而来,请坐。
北离使者臣前来还受国主之托,特来求娶国朝嫡公主,以此来结两晋之好。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窃窃私语。
李璟明北离国君有所不知,国朝现只有两位嫡公主,一位是朕的女儿,一位是朕的妹妹,只不过朕的女儿尚且年幼只是个孩童,朕的妹妹也已身有婚约。
北离使者国君许诺只要陛下肯将嫡公主嫁于北离,便放弃长洲之地,二十年内互不侵犯。
北离使者再者嫡公主嫁的是我北离的摄政王,也是我北离的大将军,这足够向陛下表明诚意。
北离国君年幼尚未加冠,北离军政皆由皇叔摄政王南荣珏掌握,南荣珏更是北离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传言此人凶悍无比,将北离国君视作傀儡。
北离一直是国朝最头疼的存在,李煜泽在时不知出兵打了多少次仗,若是可以暂止兵戈,得以让军队休养生息。
北离使者摄政王曾听闻嘉德公主倾国倾城端庄秀丽,一直仰慕已久。
邵姝懿(皎皎)公主婚约是先帝所定,如今即要完婚,还请北离使者转告。
北离使者既是婚约自可解除。
邵姝懿(皎皎)陛下
邵允安陛下
邵允安此时不合时宜的跪在大殿上。
邵允安陛下,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臣与公主两情相悦,乃是先帝亲赐的姻缘,还望陛下成全!
李璟明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草草结束了宴席。
乾清宫
李璟明一直再为此事头疼,和亲可为国家,可这也让他违背先帝的遗言。
“朕走后,你要善待文慧。”
“你发誓,若有违誓不得好死!”
父皇临终的嘱托犹如在耳,他不想做一个不忠不孝的人,可是在国家在大局面前,他又不得不违背。
李璟明父皇又怎会想到,北离会要求娶文慧,若父皇还在,他会如何抉择?
李璟明朕曾在父皇面前发过誓,若有违誓不得好死…
长庚(李璟明侍从)陛下此番是为了国家,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先帝一定会理解陛下的决定。
李璟明邵允安呢?
长庚(李璟明侍从)还在乾清宫外跪着,是为求陛下成全他,若陛下能够答应,他则会替陛下在外出征,有朝一日为陛下统一。
李璟明他是真情实意,只是可惜了…
在没有可以预料的未来,李璟明不敢去相信邵允安。
这么多年为何皇帝忌惮邵家却又无可奈何,无非就是国家需要邵家打仗,也是因此皇帝才被掣肘,若与北离达成条约,二十年内互不侵犯,那便不需要邵家在外征战,可不需要为之掣肘,更好的可以收回兵权。
乾清宫外
邵允安已经在这跪了许久,李璟明却是不肯见他,邵允安因为李璟宸对李璟明心有不满,可这次他为了文慧已甘愿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