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萨斯革命共和国罗斯山脉车里雅宾斯克州兹拉乌斯托特再教育营,炎乌战争中信念坚定不愿意加入革命的俘虏和间谍统一丢到这里。原先此地有一座还算繁荣的小城,乌萨斯内战炮火将此地变为一片废墟,难民不断向南迁移,乌萨斯在北方的大片领土除少数坚城仍然屹立于此,广袤的冻土只余野兽和亡命之徒,与此同时这里也成为了革命流放犯人的最佳选择,一座座再教育营拔地而起,里面的犯人经过四五年的再教育和劳动改造基本都可以放回去了。
这不能算是集中营,根据革命共和国官方定义的集中营都在最北边,紧挨拉文吕布斯克研究所和毛肯豪森实验室,关押的都是禁止翻案的政治犯和死囚。
兹拉乌斯托特再教育营战争开始到结束陆续关押了二十多万人,现在依旧有十三万人劳动改造。来的最早的那一批是最苦的那一批,营地得自己修建,配给还少的可怜,每日对他们最好的慰籍就是中晚餐吃完一大块干涩的黑面包后,喝一碗暖暖的汤,虽然里面只加了盐和油,但好歹是热的,没人敢消极怠工,这里是北方靠近冰原,还没入秋晚上的温度就能降到个位数,大风呼呼的刮,临时搭建的蒙布营地拿铁钉子固定住都可能被吹跑。
战俘们齐心协力将营地搭建好,日子也一天一天的好起来了,一群新兵蛋子换走了之前凶神恶煞的看守,每日早中晚的配给也不再只有一块黑面包,肉蛋奶出现在餐桌上,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本意这里就是进行劳动改造的,看到战俘们生活朝好的方向发展,力气肯定是有了的,兹拉乌斯托特盛产铜矿和钨矿,前帝国时代这里就有数个开凿好的大型矿井,经过后续的一番加固,已是相当安全,该让这些战俘作为劳动力进行改造了。
几个星期过去,又有不少人来了,按照预定步骤,他们得再来一遍,先到的战俘们看不下去了,不顾守卫警告,越过栅栏和后来的那批人一起搭建营地。九三年一月新年那会儿,最先到来的那批战俘因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回到那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帮助父老乡亲们重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继续重复,为保证战俘们回到社会中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人民日报》的报纸,宣扬革命的电影与纪录片,每日晚七时准时在营房中召开大会,观看电影,发放报纸,全是免费的。
一零九四年二月七日,战俘们按照守卫的要求,聚集在整个兹拉乌斯托特再教育营的中间广场处,一位军衔看起来挺高的长官,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拍了拍扩音器试了下音,拿起演讲稿:“诸位——同志们。我知道你们被我召集到这里有一些不明所以的感觉,这很正常。在此我主要说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你们的释放日期决定了,就在后年五月一号,到时候想留在这里的我们提供住房,想回家乡的革命我们也会准备好。”
听到这么说台下的人欢欣雀跃,期盼已久的自由终于要来了,台上的军官又咳嗽了几声:“第二件事,就是革命对炎国反动分子的解放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可喜可贺,我知道你们当中肯定会因此讨厌革命,我们不反对!革命要做的就是为人民带来自由,你们讨不讨厌革命是你们的自由,但是搞破坏者严惩不贷。”台下的人安静了下来,护国军的战败也是板上钉钉,只是他们不愿意面对曾经泰拉四国之一的炎帝国就这么被打翻在地。
“接下来我要讲最后一件事!根据护国公同志与议会的决议,对北方邪魔聚集的无尽冰原发动一次救赎远征,如你们所见主要召集对象就是像你们这样的战俘,全凭自愿,远征将于三月份发起,你们将拿到最好的装备,届时如果你们有人能活着回来便可直接获得自由或者进入正规军。”台下的人对此议论纷纷,毫无疑问这是在召集一堆炮灰,但自由近在咫尺,沙场上不知多少人为了自己与祖国的自由牺牲生命,拼一把也未尝不可。
有人举起了手,这让台上的军官眼前一亮,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近五旬的老兵了,一眼望过去,举手的都是那些年过四十的中年人,也夹杂着一些三十多岁还不算老的年轻人,就这比预期中的好多了。原计划能从炎国百万俘虏中弄出个两三万人,再从自己的革命军里抽调个几万人补上,看能不能一波把战线往冰原方向推个几里。“快带那些举手的同志们去登记,登记前记得再多问几遍,免得去路上又突然后悔扰乱军心。”
“米哈伊尔同志,算上从其他营地来的人手,一共十二万人,由于后续可能会有一至二万人退出,所以我推荐先补员一万人再根据后续情况,保证有十三万人的兵力。”“为什么一定要保有十三万人的兵力?”副官的嘴皮子动了动,再三酌情还是说了出来。
“这是亚历山大主教同志跟我讲的,十三是天主的圣数,亚历山大同志是这么跟我说的,因为不知明原因一旦邪魔来到教堂或者信念坚定的神职人员周围,其力量就会被大范围的削弱,借此推测可能真的有一位天主降下赐福,所以希望尽可能将兵力保存在十三这个圣数内。”米哈伊尔点了点头,对付这种超自然生物时必须要做好准备,虽然用信仰来对抗邪魔,这真的很扯淡,但如果能保底下的同志们一命他很愿意尝试,“照着办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