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发光的灵魂与孤独的灯
本书标签: 现代 

泥里生活,云里创作

发光的灵魂与孤独的灯

应试教育下,大多数学生对于写作带有目的性与功利性,甚至局限于创作的固定模板模式,盲目的画地为囚,身困其中。然而,还是葆有一部分清流于混沌世间,如巴金所言“我之所以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其一语中地,创作与自身情感密不可分,生活的真谛还需我们去感悟,只有摆脱了功利与目的的枷锁,方能成就不朽的诗篇。

创作与热爱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于我之见,创作的根本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非“应试”,甚至换来几句虚伪赞美。如果说创作是文人笔下有感而发的传奇人物,那么达•芬奇《蒙娜丽莎》画四年,海明威《过河入林》一稿作三年便是对创作极度的热爱。揆诸当下,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裹挟大众顺流而下,“番茄工作法”风靡一时,形形色色打卡活动火爆,这是我们与自己的战争,是企图脱离自我的荒唐。就生物学讲,我们的大脑总是倾向于执行那些产生愉悦的行动,一旦边缘系统占据支配地位,原本要做的事情自然被改变,我们逐渐脱离自我时区,在洪流中失去自己所热爱的,毁灭于自我热爱的。作为个体,我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应当守正时区,坚定热爱,存本心创作,快捷功利的大势暗流涌动,我们不可随波逐流。

人虽渺小但有航道,乘风破浪不曾迷失方向。

没有时间之变,就没有过去未来的分界;没有时代之变,就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在自我的步程中,出于“自我需求”的我被淡化被边缘化,在剥夺感驱使下倦怠。在时代所划分的时区下,在个人的航道之上,我们应该用心灵感悟生活,而非势力眼看待事物。君可见视频博主李子柒置身山清水秀的桃花源,忘却世俗浮沉,迈步在中国文化的大道上,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度“活”了起来;君可见“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丝到白发”的樊锦诗,在飞速冲刷的浪潮下坚持自己脚步,让“数字敦煌”在阳光下闪烁。他们未曾考虑这样做可以带来什么裨益,仅仅坚守心之所向,感受生活,悟出自然之瑰丽,点亮生活之美好。那么我们更要从简单的事情着手,更为根本的解码个人潜意识所表达的内容,拥有自己的步程,沸腾自己的热血。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人亦然。如若人人皆为条条框框所缚,带着目的去创作与感受生活,那么定不能冲撞出各自的火花,留下属于自己的万古长存的诗篇。

上一章 蝴蝶印记. 发光的灵魂与孤独的灯最新章节 下一章 落笔有尽爱无穷